泥鰍,中藥名。為鰍科動物泥鰍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Cantor)、花鰍CobitistaenisLinnaeus、大鱗泥鰍Misgurnusmizolepis(Gunther)的全體。泥鰍我國除西部高原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花鰍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江蘇、福建等地;大鱗泥鰍分布于我國長江中下游、渠江及其附屬湖泊、水體之中。具有補益脾腎,利水,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脾虛瀉痢,熱病口渴,消渴,小兒盜汗,水腫,小便不利,陽事不舉,病毒性肝炎,痔瘡,疔瘡,皮膚瘙癢。
中文名稱
泥鰍別名
鳛、?、鱃、委蛇、鰍魚、?魚、粉鰍、和鰍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脾、肝、腎經毒性
無毒(《醫學入門·本草》)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補益脾腎,利水,解毒。主治 用于脾虛瀉痢,熱病口渴,消渴,小兒盜汗,水腫,小便不利,陽事不舉,病毒性肝炎,痔瘡,疔瘡,皮膚瘙癢。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100-250g;或燒存性,入丸、散,每次6-10g。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或生品搗敷。注意事項1、《食物考》:“犬血所忌。”
2、《本草省常》:“同荊芥、犬肉食殺人,服何首烏者忌之。”
相關論述1、《廣西藥用動物》:“入胃、小腸經。”
2、《本草求真》:“入脾、腎、肝。”
3、《滇南本草》:“健胃補脾。主治五勞、五熱,小兒脾胃虛弱,瘡癬。通血脈而大補陰分。”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藥膳食療:
芝麻黑豆泥鰍湯:
功效:主補腎健脾、養血生發。用于脫發,須發早白,或有脾氣虛、瘦弱之面色萎黃:或腎虛之陽痿、消渴、便秘:或濕盛、瘡癬瘙癢等。
原材料:泥鰍300g。黑豆50g,黑芝麻50g。
做法:將黑豆、黑芝麻洗凈,泥鰍宰殺、洗凈。炒鍋上火,倒入適量植物油,然后將泥鰍下入鍋中,稍稍煎黃、鏟起。然后把全部用料放入炒鍋內,加入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后。再轉用文火煲煮至黑豆熟爛,起鍋前加適當的調味料即成。
用法:每日1次。
相關配伍1、治消渴飲水無度:泥鰍魚十頭(陰干,去頭尾,燒灰,碾細為末),干荷葉(碾細為末)。上二味等份。每服各二錢匕,新汲水調下,遇渴時服,日三,候不思水即止。(《圣濟總錄》沃焦散)
2、治小兒盜汗:泥鰍200g,去內臟后,洗凈粘液,用油煎至焦黃,加水1碗半,煮湯至半碗,也可用鹽調味。每日1次,幼兒分次服,連服數日。(《常見藥用動物》)
3、治營養不良性水腫:泥鰍90g,大蒜頭2個。猛火燉吃,不加鹽,連續吃幾次。
4、治痔瘡下墜:泥鰍250g,配少量桔梗、地榆、槐角、訶子、栗殼。燉湯服。
5、治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泥鰍曬干研末,加適量的薄荷和香料作矯味劑。每日服3次,每次10g,飯后服。小兒酌量。(3-5方出自《廣西藥用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常年均可捕撈,捕后,除去內臟,洗凈,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5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