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白藤,中藥名。為茜草科植物牛白藤HedyotishedyotideaDC.[Oldentandiahedyotidea(DC.)Hand.-Mazz.]的莖葉。牛白藤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風熱感冒,肺熱咳嗽,中暑高熱,腸炎,皮膚濕疹,帶狀皰疹,癰瘡腫毒。
中文名稱
牛白藤別名
毛雞屎藤、膿見消、癍痧藤、大葉龍膽草、土加藤、甜茶、接骨丹、排骨連、涼茶藤、山甘草、腳白藤、半路哮、白束、大號山甘草、白藤草、土五加皮、涂藤頭性味歸經
味甘、淡,性涼。歸肺、肝、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主治 用于風熱感冒,肺熱咳嗽,中暑高熱,腸炎,皮膚濕疹,帶狀皰疹,癰瘡腫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藥理作用 抗胃潰瘍作用。相關論述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暑,祛風除濕。”
3、《廣西中草藥》:“治胃腸炎,痔瘡出血。”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防治中暑、感冒咳嗽:用(牛白藤)葉制涼茶飲。
2、治皮膚濕疹,瘙癢,帶狀皰疹:用(牛白藤)鮮葉煎水外洗。(1-2方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3、治癰癤腫毒,乳腺炎:用(牛白藤)鮮葉搗爛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鮮用或切段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藤莖多切成斜片或段片,長3-5cm,直徑0.3-3cm,外皮淡黃色或灰褐色,粗糙,有稍扭曲的淺溝槽及細縱紋;皮孔點狀突起,常縱向排列呈棱線,黃白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皮部暗灰色,較窄,木部寬廣,深黃色、黃白色或紅棕色,有不規則菊花紋,中心有髓。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4-10cm,寬2.5-4cm,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粗糙,下面葉脈有粉末狀柔毛,側脈明顯;托葉戴頭狀,長4-6mm,先端有刺毛4-6條;葉柄長3-10mm。氣微,味微甘。以片張厚薄均勻、切面黃白色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5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