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栗,中藥名。為葫殼斗科植物茅栗CastaneaseguiniiDode的果實、根或葉。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山西、陜西、臺灣等地。具有安神,消食健胃,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失眠,消化不良,肺結核,肺炎,丹毒,瘡毒。
中文名稱
茅栗別名
野栗子、金栗、野茅栗、毛栗、毛栗樹、板栗樹性味歸經
果實:味甘,性平。根:味苦,性寒。果實:歸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安神,消食健胃,清熱解毒。主治 用于失眠,消化不良,肺結核,肺炎,丹毒,瘡毒。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根治失眠,消食化氣,肺結核,肺炎。”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肺結核:茅栗根31g,大青葉31g,虎刺,地菍,白及,百合,百部各9.4g,土大黃6.25g。豬肺為引,水煎,服湯,食肺。
2、治肺炎:茅栗根、虎刺根、黃荊根、黃梔子根各9.4g。燈心為引,水煎服。
3、丹毒、瘡毒:茅栗總苞或樹皮,煎汁外洗。(1-3方出自江西《草藥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摘葉,鮮用或曬干。根,全年可采,曬干。秋季采果仁,總苞由青轉黃,微裂時采收,剝出種子,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種仁扁球形,直徑0.8-1.3cm,黃白色,粉質。氣微,味微甜。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5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