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地黃,中藥名。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glutinosa(Gaertn.)Libosch.exFisch.etMey.的塊根。具有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的功效。主治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
中文名稱
干地黃別名
生地黃、原生地、干生地性味歸經
味甘、苦,微寒;歸心、肝、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滋陰清熱,涼血補血。主治 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可用至30g;亦可熬膏或入丸、散;或浸潤后搗絞汁飲。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脾虛泄瀉、胃寒食少、胸膈有痰者慎服。
化學成分干地黃中含多種甙類,其中主含環烯醚萜及其甙類,已分離得到:益母草甙即是筋骨草醇,桃葉珊瑚甙,梓醇,地黃甙A、B、C、D,美利妥雙甙,地黃素A、B、C、D,洋丁香酚甙,異洋丁香酚甙,美利妥單甙,地黃氯化臭蟻醛甙,都桷子甙,筋骨草甙,6-O-E-阿魏酰筋骨草醇,焦地黃素D、E,焦地黃內酯,6,8-二羥基草蓯蓉內酯,梓醇甙元,梓醇甙元-α-L-呋喃阿拉伯糖甙即焦地黃甙A,格拉多甙,米歐波羅甙元等。還含紫羅蘭酮甙:地黃紫羅蘭甙A、B、C;單萜甙:地黃苦甙;苯乙醇糖甙:洋地黃葉甙C,焦地黃苯乙醇甙A1、B1;苯丙醇糖甙:海膽甙,肉蓯蓉甙A、F。另含一種番杏,也含有腦甙脂B1-b,其結構為1-O-β-D-吡喃葡萄糖基-2-N-2′-羥棕櫚?;?4反,8順-鞘氨二烯醇。又含糖類,其組分和鮮地黃中的相同,但水蘇糖的含量已降至32.1%而單糖的含量顯著增高;所含氨基酸的含量約較鮮地黃的低。又含葡萄糖胺,磷酸以及錳、鐵、銅、鎂、鋁、硼、鍶、鋅等十余種無機元素。又從石油醚提取物中分離得到19種有機酸:苯甲酸,辛酸,苯乙酸,壬酸,癸酸,桂皮酸,3-甲氧基-4-羥基苯甲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十五碳酸,棕櫚油酸,棕櫚酸,十七碳酸,亞油酸,硬脂酸,十九碳酸,花生酸,二十一碳酸,山崳酸,其中亞油酸的含量最高,大于40%,其次為棕櫚酸27%。另含琥珀酸,β-谷甾醇,胡蘿卜甙,5-羥甲基糠醛,1-(4-甲基-2-呋喃基)-2-(5-甲基-5-乙烯基-2-四氫呋喃基)-1-丙酮,4-(1β,2α,5-三羥基-2β,6,6-三甲基環己基)-3-丁烯-2-酮,5-(1β,2α-二羥基-2β-甲基-2-O-β-D-吡喃異鼠李糖基-6β-羥甲基)環己基-3-甲基-2,4-戊二烯酸等成分以及腺甙,微量元素等。
藥理作用1、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干地黃水提取物5g/kg灌胃,連續5d,使小鼠外周血液T淋巴細胞顯著增加,干地黃醇提取物明顯促進抗綿羊紅細胞(SRBC)抗體-溶血素生成,減少外周血液T淋巴細胞。干地黃水煎劑12.5g/kg、25g/kg灌胃,連續7d,對體外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HCSS)作用下的小鼠腹腔巨噬細胞M(Φ)EA與YC花環率不僅未見下降,大多反而超過給藥前的正常水平。地黃對HCSS作用下的小鼠腹腔M(Φ)Fc·C3b受體具有保護作用。
2、抑瘤作用:從干地黃中提取分離的地黃多糖b(RPS-b)腹腔注射或灌胃給藥可抑制小鼠實體瘤S180的的生長,腹腔注射對Lewis肺癌、B16黑素瘤和H22肝癌亦有效,最適有效劑量在20mg·kg-1,體外實驗證明,RPS-b對S180和HL60細胞生長均無明顯的直接細胞毒作用,RPS-b在發揮抑瘤作用的過程中,能提高S180荷瘤小鼠脾臟T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并較長時間維持在較高水平;也能部分阻礙瘤株對脾臟天然殺傷細胞(NK)活力的抑制作用,說明RPS-b是一種免疫抑瘤的活性成分,其抑瘤作用是依賴于機體防御系統而間接產生的,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是其作用的重要機制。
3、抗炎作用:用地黃煎劑灌胃對大鼠甲醛性關節炎和蛋清性關節炎均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并能抑制松節油皮下注射引起的肉芽腫和組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加。采用小鼠腹膜炎、組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方法觀察了懷慶地黃的水、醇、醚提取液的抗炎作用,發現地黃水提取液對組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及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膜炎有明顯抑制作用,對蛋清所致急性炎癥也有抗炎作用,而地黃的醇及醚提取液無抗炎作用。亦有報道,大鼠每日灌服地黃水煎液或醇提液10g/kg,連續5d,對大鼠甲醛性關節炎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4、降血糖作用:取正常小鼠與鏈脲佐菌誘發的糖尿病小鼠,腹腔注射地黃100mg/kg,6h后,測定血糖降低率,正常小鼠為36%,糖尿病小鼠為55%。表明地黃具有明顯的降糖作用,特別對糖尿病小鼠,降糖率更明顯。地黃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家兔口服后,可使血糖下降。地黃中苯乙醇糖甙能抑制酶活性,醛糖還原酶(AR)抑制劑能用于治療糖尿病綜合征。
5、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1%地黃醇浸膏對離體蛙心呈明顯的強心作用,對衰竭的心臟更為顯著,高濃度時則抑制心臟。地黃醇提物0.33%濃度灌注兔心,心率雖有減慢,但冠脈流量卻增加。采用86Rb進行實驗,也證明地黃水煎浸膏劑20g/kg腹腔注射有明顯的增加小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的作用。靜注地黃水煎浸膏劑或醇浸劑0.8g/kg對麻醉犬均有降壓作用,且重復給藥有明顯的快速耐受現象。懷地黃水、醇、醚提取液分別給大鼠腹腔注射,用頸總動脈直接測血法,觀察對血壓的影響,結果表明,水提取液對急性實驗性高血壓有明顯降壓作用,而醇、醚提取物對高血壓無明顯影響,對寒冷(室溫23℃)情況下的血壓則有穩定作用。
6、對骨髓造血系統的影響:采用外源性脾結節法測定地黃多糖對小鼠骨髓造血干細胞增殖量的作用,結果表明,腹腔注射地黃多糖每日20mg·kg-1,共3d,可明顯增加其脾結節數。腹腔注射地黃多糖每日20mg·kg-1連續5-7d,可明顯提高小鼠骨髓粒單系祖細胞集落形成單位產率。地黃多糖對環磷酰胺作用后小鼠骨髓粒系祖細胞有促進其恢復作用,并對放射損傷有一定的保護和促進恢復作用。
7、抗真菌作用:地黃水浸液有試管內對須瘡癬菌、石膏樣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等多種真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8、其他作用:口服地黃水煎浸膏劑、醇浸劑或腹腔注射10g/kg均能對戊巴比妥鈉的催眠效應產生協同作用,地黃煎劑或醇浸劑20g/kg腹腔注射,對小鼠減壓缺氧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大鼠每日腹腔注射100%地黃注射液1ml/只,連續6d,能使接受60Co照射所致的血小板傷害減輕,回升加快,地黃煎劑對小鼠實驗性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有保護作用,能防止肝糖原減少。地黃水浸液給雄幼大鼠每日灌服用量按體重相當于人的10倍,連續4星期,可降低血中睪丸酮含量。地黃可增強小鼠血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
毒理作用地黃水煎浸膏劑和醇浸劑給小鼠灌胃,每日60g/kg,連續3d,觀察1星期,未見動物死亡及不良反應。大鼠每日灌服1次地黃水煎劑或醇浸劑18g/kg,觀察15d,未發現動物行為、體重、血中非蛋白氮、丙氨酸轉氨酶值有何明顯的改變;肝、腎組織也未見明顯的病變。
相關論述1、《本經》:“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薄熬梅p身不老?!?/p>
2、《別錄》:“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破惡血,溺血,利大小腸,去胃中宿食,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p>
3、《藥性論》:“補虛損,溫中下氣,通血脈。久服變白延年。治產后腹痛,主吐血不止?!?/p>
4,《四聲本草》:“黑髭發。”
5、《日華子》:“助心膽氣,安魂定魄。治驚悸勞劣,心肺損,吐血,鼻衄,婦人崩中血暈,助筋骨,長志。”
6、《本草經疏》:“補腎家之要藥,益陰血之上品?!?/p>
7、《本草從新》:“養陰退陽,涼血生血。治血虛發熱,常覺饑餒,五心煩熱,倦怠嗜臥,胸膈痞悶。調經安胎,利大小便?!?/p>
8、《藥性切用》:“瀉血中之熱,均無滋陰益血之功,瘡瘍痘疹并宜之?!?/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陽明溫病,無上焦證,數日不大便,當下之,若其人陰素虛,不可用承氣者:元參一兩,麥冬(連心)八錢,細生地八錢。水八杯,煎取三杯,口干則與飲令盡。不便,再作服。(《溫病條辨》增液湯)
2、治溫毒發斑大疫難救:生地黃半斤(切碎),好豆豉斤,豬脂二斤。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減一,絞去滓,末雄黃、麝香如豆大者內中攪和,盡服之。毒從皮中出,即愈。(《肘后方黑膏)
3、治鼻衄及膈上盛熱:干地黃、龍腦、薄荷等分為末,冷水調下。(《孫兆方》)
4、治衄血往來久不愈者: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蜜湯調下,日三服。(《赤水玄珠》地黃飲)
5、治腸風臟毒,下血鮮紅:生地黃、黃柏(炒)各一斤。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空心食前米飲下八九十丸。(《赤水玄珠》柏黃丸)
6、治血熱尿血:生地二錢,黃芩(炒)五錢,阿膠(炒)、側柏葉(炒)各一錢。上水煎,食前服。(《赤水玄珠》生地黃散)
7、治小兒心熱,視其睡,口中氣溫,或合面睡及上竄咬牙,皆心熱也,心氣熱則心胸亦熱,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生地黃、生甘草、木通各等分。同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葉七片,同煎至五分,食后溫服。(《小兒藥證直決》導赤散)
8、治妊娠漏胎下血:干姜(炮)一兩,干地黃(切,焙)六兩。上二味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張氏醫通》干姜地黃散)
9、治產后惡露不盡,腹內?痛:生干地黃、當歸并略炒,各一兩,生姜細切如蠅頭大,新瓦炒令焦黑半兩。上為細末,姜、酒各調二錢服。(《云歧子保命集》地黃散)
10、療血瘕:生干地黃一兩,烏賊骨二兩。上為末,空心溫酒調下七服。(《普濟方》地黃散)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10-11月采挖鮮地黃后隨即用無煙火烘炕,注意控制火力,要先大后小,炕時每日要翻動1-2次,當塊根變軟、外皮變硬、里面變黑即可取出,堆放1-2d,使其回潮后,再炕至干即成。
炮制方法1、干地黃: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殘莖,洗凈,大小分開,悶潤,切厚片,干燥,篩去灰屑。
2、炒地黃:取干地黃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取出放涼。
3、生地黃炭:取干地黃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發泡鼓起,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噴淋清水少許,再炒至水氣逸盡,置適宜容器內,密蓋,滅盡火星,取出,晾干涼透。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陰涼干燥處。生地黃炭散熱防復燃。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呈不規則團塊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長6-12cm,直徑3-6cm,有的細長條狀,稍扁而扭曲。表面灰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韌,斷面灰黑色、棕黑色或烏黑色,微有光澤,具粘性。氣微,味微甜。
以塊大、體重,斷面烏黑油潤、味甘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6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