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七,中藥名。為小檗科植物紅毛七CaulophyllumrobustumMaxim.的根和根莖。分布于東北及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貴州、西藏等地。具有活血散瘀,祛風除濕,行氣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月經不調,痛經,產后血瘀腹痛,脘腹寒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
中文名稱
紅毛七別名
紅毛漆、搜山貓、紅毛細辛、火焰叉、金絲七、黑汗腿、通天竅、葳嚴仙、海椒七、雞骨升麻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溫。歸肝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散瘀,祛風除濕,行氣止痛。主治 月經不調,痛經,產后血瘀腹痛,脘腹寒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5g;或浸酒;或研末。注意事項 孕婦禁服。藥理作用 1、抗真菌作用。2、細胞毒作用。相關論述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跌仆,除風濕,消積腫,療筋骨痛,通經,活絡。”
2、《陜西中草藥》:“活血散瘀,祛風止痛,降血壓,止血,解草烏中毒。”“主治月經不調,經期少腹疼痛,產后瘀血疼痛,關節炎,勞傷,扁桃體炎,高血壓。”
3、《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祛風活血,行氣止痛,用于風濕疼痛,跌打損傷,脘腹疼痛及月經不調。”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經期少腹結痛:紅毛七9g,小茴香15g,蕎當歸9g,川芎6g。水煎服,黃酒為引。(《陜西中草藥》)
2、治十二指腸潰瘍:葳嚴仙研面,早晚各服0.5g。(《長白山植物藥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莖葉、泥土,洗凈,曬干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圓柱形,多分枝,節明顯,上端有圓形莖痕,下端及側面著生多數須狀根,直徑1-2mm。根莖及根表面均紫棕色。質較軟,斷面紅色。氣微,味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6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