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胡菜,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泥胡菜Hemisteptalyrata(Bunge)Bunge的全草或根。具有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的功效。主治痔漏,癰腫疔瘡,乳癰,淋巴結(jié)炎,風(fēng)疹瘙癢,外傷出血,骨折。
中文名稱
泥胡菜別名
苦馬菜、牛插鼻、石灰菜、糯米菜、貓骨頭、剪刀草、絨球、苦郎頭、苦藍(lán)頭菜、石灰青、田青、野苦麻、苦荬菜(云南)、豬兜菜(廣西)、艾草(海南島)性味歸經(jīng)
味辛、苦,性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主治 痔漏,癰腫疔瘡,乳癰,淋巴結(jié)炎,風(fēng)疹瘙癢,外傷出血,骨折。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相關(guān)論述1、《質(zhì)問本草》:“煎湯,洗大腸痔漏。”
2、《貴州草藥》:“清熱解毒,祛瘀生肌。治刀傷出血,骨折,疔瘡,乳癰。”
3、《青島中草藥手冊》:“消炎解毒,消腫散結(jié)。主治乳腺炎,疔瘡,頸淋巴炎,癰腫,牙痛,牙齦炎。”
4、《全國中草藥匯編》:“治風(fēng)疹瘙癢。”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各種瘡瘍:泥胡菜、蒲公英各30g。水煎服。(《河北中草藥》)
2、治疔瘡:糯米菜根、苧麻根、折耳根各適量。搗絨敷患處。
3、治乳癰:糯米菜葉、蒲公英各適量。搗絨外敷。(2-3方出自《貴州草藥》)
4、治頸淋巴結(jié)炎:鮮(泥胡菜)全草或鮮葉適量,或加食鹽少許。搗爛敷患處。(《浙江藥用植物志》)
5、治刀傷出血:糯米菜葉適量。搗絨敷傷處。
6、治骨折:糯米菜葉適量。搗絨包骨折處。(5-6方出自《貴州草藥》)
7、治牙痛,牙齦炎:泥胡菜9g。水煎漱口,每日數(shù)次。(《青島中草藥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集,洗凈,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全草長30-80cm。莖具縱棱,光滑或略被綿毛。葉互生,多卷曲皺縮,完整葉片呈倒披針狀卵圓形或倒披針形,羽狀深裂。常有頭狀花序或球形總苞。瘦果圓柱形,長2.5mm,具縱棱及白色冠毛。氣微,味微苦。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7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