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穗,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荊芥SchizonepetatenusfoliaBriq.的干燥花穗。夏、秋二季花開到頂、穗綠時采摘,除去雜質,曬干。
中文名稱
荊芥穗別名
香荊薺、線薺、四棱桿蒿、假蘇性味歸經
辛,微溫。歸肺、肝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解表散風,透疹,消瘡。主治 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用法用量 5~10g。禁忌 表虛自汗,陰虛面赤者禁用。相關論述1、《本草綱目》: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瘡腫,治項強,目中黑花,及生瘡陰,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2、《本經逢原》:治風兼治血者,以其入風木之臟,即是藏血之地,故并主之。華元化治產后中風、口噤發痙,及血暈不醒,荊芥末三錢,豆淋酒調服神效。產后血暈,熱童便調服。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用于經血不止:烏龍尾(炒煙盡)、荊芥穗各半兩。為末。每服二錢,茶下。(《圣濟錄》)
2、用于頭項風強:八月后,取荊芥穗作枕,及鋪床下,立春日去之。(《千金方》)
3、用于咽膈不利,疏風壅,涎唾多:牛蒡子(微炒)、荊芥穗各一兩,炙甘草半兩,為末。食后湯服二錢,當緩緩取效。(寇氏《本草衍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穗綠時采摘,除去雜質,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7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