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草,中藥名。為薔薇科梅花草屬植物梅花草ParnassiapalustrisLinn.的全草。植物梅花草,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青海等地。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止咳化痰之功效。主治黃疸型肝炎,細菌性痢疾,咽喉腫痛,脈管炎,瘡癰腫毒,咳嗽痰多。
中文名稱
梅花草性味歸經
味苦,性涼。入肺、肝、膽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止咳化痰。主治 黃疸型肝炎,細菌性痢疾,咽喉腫痛,脈管炎,瘡癰腫毒,咳嗽痰多。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每次1-3g。相關論述1、《內蒙古中草藥》:“清熱涼血,消腫解毒。主治黃疸性肝炎,脈管炎,瘡癰腫毒。”
2、《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主治細菌性痢疾,咽喉腫痛,百日咳,咳嗽痰多。”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黃疸型肝炎,梅花草15g,小白蒿、秦艽、黃柏、紅花各6g,五靈脂、廣木香各3g。共研細末。每服3-4.5g,每日3次,白糖水送服。(《內蒙古中草藥》)
2、治急性細菌性痢疾,梅花草15-3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開花時采收,洗凈晾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呈不規則團塊狀,褐色,有多數須根。莖圓柱形,長3-27cm,直徑1-2mm,有縱棱,質脆,易折斷。基生葉褐色,多破碎,完整葉片呈卵圓形或心形,長1-3cm,寬0.5-2.5cm,全緣,葉柄較長。莖生葉1枚,形同基生葉,無柄。花黃色,單生莖頂。氣微,味甘。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7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