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藺花,中藥名。為鳶尾科植物馬藺(IrislacteaPall.var.chinensis(Flsch.)Koidz.)的花。5-7月花盛開時采收,曬干。生于荒地、山坡草地或灌叢中。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西藏等地。味微苦、辛、微甘、性寒。歸胃、脾、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喉痹、吐血、衄血、崩漏、便血、淋證、疝氣、痔瘡、癰疽、燙傷等病證。
中文名稱
馬藺花別名
劇荔花、蠡草花、馬楝花、潦葉花、旱蒲花性味歸經
微苦、辛、微甘,寒。胃、脾、肺、肝經藥材分類
動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通淋。主治 喉痹,吐血,衄血,崩漏,便血,淋證,疝氣,痔瘡,癰疽,燙傷等病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或絞汁。注意事項 多服令人溏泄。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馬藺花一兩,蔓荊子一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暖水調下一錢。治咽喉不通。
2、馬藺子花,杵,敷之。治面及鼻病酒鼓。
3、馬藺花二兩(蘿卜子同炒),川楝子一兩五錢(橘核同炒),吳萸一兩(浸酒,炒),木香二錢(不見火)。為末,每服一二錢,用好酒調,空心服。治偏墜疝氣。
4、馬藺花(炒)、茴香(炒)、葶藶(炒)。為末,每酒服二錢。治小便不通。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5-7月花盛開時采收,曬干。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性狀鑒別干燥花朵具花被6片,線形,長2.5-3cm,直徑2-4mm,多皺縮,先端彎曲,基部膨大,呈深棕色或藍紫色;雄蕊3,花藥多破碎或脫落,有殘存的花絲,花柄長短不等。質輕,氣顯著,味微苦。以整齊、色紫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7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