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須,中藥名。為蘿藦科植物竹靈消Cynanchuminamoenum(Maxim.)Loes.的根或地上部分。分布于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西藏等地。具有清熱涼血,利膽,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陰虛發熱,虛勞久嗽,咯血,脅肋脹痛,嘔惡,瀉痢,產后虛煩,瘰疬,無名腫毒,蛇蟲,瘋狗咬傷。
中文名稱
老君須別名
婆婆針線包、婆婆針袋兒、正骨草、婆婆衣、絨針、白薇、牛角風、九連臺、犀角細辛、川白薇、細根白薇。性味歸經
味苦、微辛,性平。歸肺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涼血,利膽,解毒。主治 陰虛發熱,虛勞久嗽,咯血,脅肋脹痛,嘔惡,瀉痢,產后虛煩,瘰疬,無名腫毒,蛇蟲,瘋狗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相關論述1、《陜西中草藥》:“滋陰補腎,健脾益氣,調經活血。治月經不調,陰虛白帶。”
2、《青島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宣肺降氣,祛痰止咳。主治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肝炎,咽喉腫痛。”
3、《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涼血,退熱除煩。主治陰虛發熱,久熱不退,產后發熱,虛煩失眠。”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膽病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竹林消(地上部分)粗粉1-3g。水煎服,每日3次。(《中國民族藥志》引《月王藥診》)附注 同屬植物華北白前Cynanchumhancockianum(Maxim.)Al.Iljinski藥用同竹靈消。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凈,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莖粗短,多分枝,略呈塊狀,長2-3cm,直徑5-10mm,上方有多數密集的莖痕或殘存莖基,下方簇生多數細而長的根。根細圓柱形,多彎曲,長10-15cm,直徑0.7-1.5mm,表面黃棕色,稍有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黃白色,中央具細小的黃色木心。氣微,味淡。
莖圓柱形,長17-39cm,直徑2-4mm,表面綠色或黃綠色,基部淡紫紅色,有的被污褐色斑點,具細縱棱,有單列白色柔毛;質稍韌,易折斷,斷面中空。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廣卵形、卵形或長卵形,長3-6cm,淺綠色至黃綠色,主脈于下面明顯凸起。兩面脈上均有白色柔毛。蓇葖果長角狀,長3-6cm,直徑4-8mm,黃綠色或黃褐色,具縱皺紋及縱棱,先端長漸尖,中部膨大,基部有宿萼。種子卵形或闊卵形,黃棕色,扁而薄,長7-8mm,寬約5mm,邊緣具翅,頂有一撮白色絹質毛,長約1.6cm。氣微清香,味微甜。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8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