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血流,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燈籠草Clinopodiumpolycephalun(Vaniot)C.Y.WuetHsuanexHsu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的功效。主治風熱感冒,咳嗽,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白喉,腹痛痢疾,吐血,咯血,尿血,崩漏,外傷出血,肝炎,膽囊炎、痄腮,胃痛,關節疼痛、瘡瘍腫痛,毒蛇咬傷,濕疹,痔瘡,跌打腫痛。
中文名稱
斷血流拉丁文名
ClinopodiiHerba別名
大葉香薷、蔭風輪、山藿香、瘦風輪、九層塔、野薄荷、田螺菜、蒙鋤草、多頭風輪菜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主治風熱感冒,咳嗽,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白喉,腹痛痢疾,吐血,嗒血,尿血,崩漏,外傷出血,肝炎,膽囊炎、痄腮,胃痛,關節疼痛、瘡瘍腫痛,毒蛇咬傷,濕疹,痔瘡,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撤。
注意事項尚不明確。
藥理作用1、止血作用:斷血流藥粉1g或0.5g敷于家兔頸動脈、股動脈切口、肝臟及后肢皮膚、肌肉切割創面,顯著縮短止血時間,作用強于云南白藥。醇提物5.4g/kg給小鼠灌服,每日1次,連續5d,顯著縮短斷尾出血時間和毛細血管凝血時間,減少出血量。斷血流水浸膏、醇浸膏、粗皂甙可增加家兔、豚鼠離體血管條的收縮;與去甲腎上腺素相比,作用緩慢、溫和而持久。醇浸膏作用最強;對子宮動脈條作用最明顯。這種作用是直接興奮血管平滑肌所致。醇浸膏、水浸膏各20mg、粗皂甙12mg或醇提物20%水溶液均可使離體兔耳血管灌流量明顯減少。醇提物0.8%水溶液顯著提高大鼠在體腎臟灌流壓。斷血流藥粉對狗股動脈、肝、脾創口也有止血作用。水抽提液、0.2%粗皂甙水溶液顯著減少蟾蜍后肢血管灌流量。10%浸劑滴加于蛙腸系膜,可見動脈收縮,靜脈擴張。斷血流粗皂甙給小鼠皮下注射相當于2mg(生藥)/10g劑量,對磷酸組胺所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顯抑制作用。0.5%斷血流總皂甙10μl顯著增加體外AD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2%總皂甙以160mg/kg給小鼠灌服4d,顯著增強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并且比同屬植物風輪菜(C.chinense)總皂甙作用強。4%總皂甙給小鼠灌服280mg/kg,連續4d,極顯著升高血小板粘附率。總皂甙320mg/kg給大鼠灌胃,連續4d,可極顯著升高血漿、血小板內血栓烷A2代謝產物血栓烷B2含量,這可能是其促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機制,總皂甙對血漿cAMP含量無明顯影響。
2、抑制免疫功能:斷血流總皂甙75mg/kg、150mg/kg,給小鼠腹腔注射,連續6d,發現大劑量組對胸腺、脾臟重量有抑制趨勢;顯著抑制碳粒廓清作用,顯著升高小鼠血清IgG含量,同樣劑量,給藥3d,均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給藥5d,均不能影響小鼠溶血素抗體的形成,總皂甙150mg/kg給豚鼠腹腔注射,連續5d,可降低血清補體總量。
3、抗炎、抑菌作用:斷血流總皂甙能抑制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腫脹,對抗組胺所致小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興奮腎上腺皮質功能。溫浸液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及痢疾桿菌有殺菌作用。醇提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的最低抑菌濃度分別為1∶10、1∶20、1∶10。
4、其他:麻醉狗靜脈注射溫浸液,血壓呈短暫下降。
毒理作用斷血流醇提物的滅菌水溶液在家兔眼結膜、耳皮內注射試驗中均未見明顯刺激性。家兔組織埋藏藥粉,可以局部吸收,也未見強烈刺激性。醇提物50%水溶液20g/kg給小鼠灌服,未見異常,故認為小鼠灌胃LD50>20g/kg。
相關論述1、《貴州草藥》:“解表散寒,理氣消腫。”
2、《安徽中草藥》:“活血止血,祛風散熱,解毒消腫。主治咳血,衄血,吐血,子宮出血,外傷出血,風熱感冒,瘡癤,外傷腫痛。”
3、《全國中草藥匯編》:“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治各種出血,黃疸型肝炎,膽囊炎,感冒,急性結膜炎;外用治外科瘡瘍,蛇犬咬傷。”
4、《福建藥物志》:“清熱解毒,疏風消腫。主治白喉,咽喉腫痛,小兒氣管炎,痢疾,腹瀉,乳腺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感冒:山藿香15g,柴胡9g。煨水服。(《貴州草藥》)
2、治風熱感冒:斷血流、連翹各15g,桑葉、菊花各9g,淡豆豉12g。煎服。(《安徽中草藥》
3、治小兒氣管炎:蔭風輪9g,薄荷3g,生姜3片。水煎,加糖服。(《福建藥物志》)
4、治腹痛:藿香30g。煨水服。(《貴州草藥》)
5、治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子宮出血:斷血流、白茅根各30g,生地、丹皮、白芍、黃芩各9g,地榆炭12g。煎服。
6、治外傷出血:鮮斷血流嫩莖葉搗爛敷傷口;或用干品研細粉外敷,加壓包扎。
7、治瘡癤:鮮斷血流、鮮馬齒莧各適量。搗爛外敷,干則更換。
8、治外傷腫痛:鮮斷血流、鮮景天三七各適量,搗爛敷患處,腫脹重者,用豬膽汁適量熬濃,加雄黃粉少許調勻,和前藥調勻涂腫處。(5-8方出自《安徽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凈,切段曬干或鮮用。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葉表面觀: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呈波狀,氣孔直軸式。非腺毛細長、眾多,由1-9細胞組成,長至1440μm,有的基部細胞膨大,直徑至102μm;中部細胞直徑10-55μm,有的細胞呈縊縮狀,表面具疣狀突起。腺鱗頭部多為8細胞,直徑至60μm,柄單細胞,極短。小腺毛頭部、柄均為單細胞,頭部直徑約2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乙醚振搖提取2次,每次10ml,棄去乙醚液,水液加水飽和正丁醇振搖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置中性氧化鋁柱(100-120目,5g,內徑為1-1.5cm,用水濕法裝柱)上,用40%甲醇4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醉魚草皂苷Ⅳb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冰醋酸-水(7∶2.5∶1∶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和紫外光燈(365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棕紅色斑點或棕紅色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莖直徑2-5.5mm,長80-100cm,節間長4-8cm,具槽,密被粗糙毛茸。葉片卵形,長2-5.5cm,寬1.2-3.5cm,邊緣具粗鋸齒,下面被眾多粗糙硬毛。
以莖枝幼嫩、葉多、色綠氣微香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8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