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食子,中藥名。為沒食子蜂科昆蟲沒食子蜂的幼蟲寄生于殼斗科植物沒食子樹幼枝上所產生的蟲癭。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希臘、土耳其、敘利亞、伊朗及印度等地,我國無分布記載。具有澀腸,固精,止咳,止血,斂瘡之功效。主治久瀉久痢,遺精,盜汗,咳嗽,咯血,便血,痔血,創傷出血,瘡瘍久不收口,口瘡,齒痛。
中文名稱
沒食子別名
墨石子《雷公炮炙論》,無食子《藥性論》,沒石子《子母秘錄》,無石子《酉陽雜俎》,麻荼澤《方輿志》,無余子《玉楸藥解》性味歸經
味苦,性溫。入肺、脾、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澀腸,固精,止咳,止血,斂瘡。主治 久瀉久痢,遺精,盜汗,咳嗽,咯血,便血,痔血,創傷出血,瘡瘍久不收口,口瘡,齒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外撒或調敷。注意事項 濕熱瀉痢初起或內有積滯者禁服。勿犯銅、鐵。不宜多用、獨用。凡有實邪者禁用。藥理作用1、止痛作用。
2、降低血糖作用。
3、抑制中樞神經作用。
4、局部麻醉作用。
相關論述1、《藥性論》:“治大人、小兒大腹冷,滑利不禁。”
2、《新修本草》:“主赤白痢,腸滑,生肌肉。”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小兒洞泄下痢,羸困,沒石子(微煨),訶黎勒(煨)用皮各半兩。為細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普濟方》沒石子散)
2、治小兒腸虛受熱、下痢鮮血或便赤汁,腹痛后重,晝夜不止,遍數頻多,沒石子、地榆各半兩,黃柏(銼,蜜炒)二兩,黃連(銼,炒)一兩半,酸石榴皮一兩。上藥搗羅為細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眼十丸至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前眼。(《局方》沒石子丸)
3、治血痢,不問遠近,沒石子一兩。細研,以軟飯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于食前以粥飲下十丸。(《普濟方》)
4、治產后痢,沒石子一個。燒,為末。和酒眼方寸匕,冷即酒服,熱即飲下。(《子母秘錄》)
5、治痔疾,下血無度,或發或歇,沒石子三枚(燒灰),樗根白皮三兩(銼,炒微黃),益母草三分,神曲一兩(微炒),柏葉一兩,桑耳一兩。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粥飲調下一錢。(《圣惠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通常于3-9月間,采集尚未穿孔的蟲癭,曬干。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搗碎。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藥材性狀:略呈球形,有短柄;直徑1-2.5cm,外表面灰色或灰褐色,有疣狀突起。質堅厚,斷面不平坦,呈黃白色或淡黃色,有光澤。常見有幼蜂的尸體。蟲已飛出者,則中間有一孔道,與表面的小孔相連,內部并遺有蟲殼。無臭,味澀而苦。
2、飲片性狀:本品為規則的碎塊,有短柄。外表灰色或灰褐色,有疣狀突起,質堅厚而脆。斷面不平坦,黃白色或淡黃色,有光澤,常內存幼蜂的尸體。無臭,味澀而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9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