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中藥名。為對蝦科動物中國對蝦Penaeuschinensis(Osbeck)、長毛對蝦PenaeuspenicillatusAlcock、墨吉對蝦PenaeusmerguiensisdeMan、斑節對蝦PenaeusmonodonFabricius等多種對蝦的肉或全體。中國對蝦分布于黃海、渤海及東海北部,南海也有小量。長毛對蝦分布于浙江舟山以南東海、南海沿海。墨吉對蝦分布于廣東、福建等沿海。斑節對蝦分布于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沿海。具有補腎興陽,滋陰熄風之功效。常用于腎虛陽痿,陰虛風動,手足搐搦,中風半身不遂,乳瘡,潰瘍日久不斂。
中文名稱
對蝦別名
海蝦、明蝦、大蝦性味歸經
味甘、咸,性溫。歸脾、腎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腎興陽,滋陰熄風。主治 腎虛陽痿,陰虛風動,手足搐搦,中風半身不遂,乳瘡,潰瘍日久不斂。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煮食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藥理作用1、對平滑肌的收縮作用。
2、對血管的收縮作用。
3、對乳汁分泌的影響:促進乳汁分泌。
相關論述1、《綱目拾遺》:“補腎興陽,燒酒浸服?!?/p>
2、《隨息居飲食譜》:“開胃化痰?!?/p>
3、《中國藥用海洋生物》:“補腎壯陽,滋陰,健胃。治陽痿,筋骨疼痛,手足搐搦,全身瘙癢,皮膚潰瘍?!?/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陽痿:活海蝦若干,浸酒中醉死,炒食。(《泉州本草》)
2、治痰火后半身不遂,筋骨疼痛:核桃仁、棉花子仁、杜仲(炒)、巴戟、朱砂、骨碎補、枸杞子、續斷、牛膝各二兩,大蝦米四兩,菟餅四兩。用燒酒二十斤煮服。如年高者加附子、肉桂各一兩。酒服完,將藥渣曬干為細末,蜜丸。每服二錢,酒送下。(《綱目拾遺》引《醫學指南》)
3、治手足搐搦:鮮對蝦肉30g,補骨脂9g。水煎服。(《中國藥用海洋動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季捕撈。對蝦采捕有拖網法(海洋捕撈)、陷網法、掛網法和干池法等。捕撈后,洗凈去殼,取肉,鮮用或煮熟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9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