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肋筋,中藥名。為錦葵科植物小葉黃花稔SidaretusaL.的全草。分布于華南及西南地區。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散腫之功效。常用于濕熱雍于大腸,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門灼熱,濕熱迫膽,膽汁外溢,身黃,目黃,尿黃之陽黃證,外敷可治火熱毒盛,癰疽瘡癤,焮紅腫痛,走注流火,無名腫毒。
中文名稱
牛肋筋別名
糯米藥、拔膿草、黃花母、地膏草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微寒。歸心、肝、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燥濕,解毒散腫。主治 用于濕熱雍于大腸,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門灼熱,濕熱迫膽,膽汁外溢,身黃,目黃,尿黃之陽黃證,外敷可治火熱毒盛,癰疽瘡癤,焮紅腫痛,走注流火,無名腫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搗敷。藥理作用 鎮靜作用;降溫作用。相關論述1、《貴州民間藥物》:“性微寒,味苦辛。消紅腫瘡毒,治疔瘡。”
2、《廣西藥植名錄》:“清涼解毒。治刀傷,黃疸。”
3、《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治痢疾黃疸:牛肋筋一至二兩。煎水服。治疔瘡:牛肋筋適量,嚼絨,敷患處。治紅腫瘡毒:牛肋筋、鬼針草各等分,捶絨敷患處。”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紅腫瘡毒:牛肋筋、鬼針草各等分,捶絨敷患處。
2、治疔瘡:牛肋筋適量,嚼絨,敷患處。(1-2方出自《貴州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后采收。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9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