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耳草,中藥名。為鴨跖草科植物飯包草CommelinabengalensisL.[CommelinacavalerieiLévl.]的全草。分布于河北、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熱病發熱,煩渴,咽喉腫痛,熱痢,熱淋,痔瘡,疔瘡癰腫,蛇蟲咬傷。
中文名稱
馬耳草別名
竹菜、竹仔菜、竹竹菜、竹葉菜、火柴頭、千日曬、大號日頭舅、大葉蘭花竹仔草、粉節草、大葉蘭花草、竹節花。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心、胃、膀胱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治 熱病發熱,煩渴,咽喉腫痛,熱痢,熱淋,痔瘡,疔瘡癰腫,蛇蟲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相關論述《河北中草藥》:“苦,寒。”
《福建藥物志》:“甘,寒。”
《河北中草藥》:“治發熱煩渴,熱痢,小便不利,痔瘡,疔瘡癰腫及蛇、蝎、毒蟲咬傷,瘧疾,心臟病,血吸蟲病。”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治小便短赤澀痛,赤痢,疔瘡。”
《福建藥物志》:“清熱利濕,消腫解毒。主治喉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小便不通,淋瀝作痛:取(竹葉菜)30-60g。酌加水煎,可代茶常飲。(《福建民間草藥》)
2.治赤痢:鮮(飯包草)全草60-9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3.治疔瘡腫毒,紅腫疼痛:取鮮的(竹葉菜)全草一握。以冷開水洗凈,和冬蜜搗勻敷貼,每日換2次。(《福建民間草藥》)
4.治蛇傷:鮮(竹葉菜),以冷開水洗凈,搗爛絞汁冷服,渣敷傷部。(《福建民間草藥》)5.治痔瘡:飯包草適量。煎洗患處。(《河北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炮制方法 除去雜質,洗凈,切段,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0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