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骨,中藥名。為馬科動物馬EquuscaballusorientalisNoack的骨骼。全國各地均有飼養。具有醒神,解毒斂瘡的功效。主治嗜睡,頭瘡,耳瘡,臁瘡,陰瘡,瘭疽。
中文名稱
馬骨性味歸經
味甘,性微寒。入脾、腎二經毒性
有毒《本草經集注》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醒神,解毒斂瘡。主治 嗜睡,頭瘡,耳瘡,臁瘡,陰瘡,瘭疽。用法用量 內服:燒灰,入丸、散,每次1-2g,每日3次。外用:適量,燒灰研末,調敷。注意事項 《本草經集注》:“馬骨傷人,有毒。”相關論述《別錄》:“頭骨,微寒。”
《醫學入門·本草》:“脛骨,甘,寒。”
《綱目》:“頭骨,甘,微寒,有小毒。脛骨,甘,寒,無毒。”
《別錄》:“頭骨,主喜眠,令人不睡。”
《食療本草》:“小兒患頭瘡,燒馬骨作灰,和醋敷。亦治身上瘡。”
《日華子》:“頭骨治多睡,作枕枕之。燒灰,敷頭、耳瘡佳。”
《醫學入門·本草》:“脛骨,可代黃芩、黃連,以治痰火之疾,中氣不足者用之。”
《綱目》:“止邪瘧:燒灰和油,敷小兒耳瘡、頭瘡、陰瘡、瘭疽有漿如火灼。敷乳頭飲兒,止夜啼。”“脛骨,煅存性,降陰火。”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人喜睡:馬頭骨灰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肘后方》)
2.治膽熱多睡:馬頭骨灰一兩,鐵粉一兩,朱砂半兩(研,水飛過),龍腦半分。上件藥,同研令勻,煉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竹葉溫湯下,食后服。(《圣惠方》)
3.治小兒耳瘡:馬骨燒灰,香油調敷。(《華佗神醫秘傳》)
4.治臁瘡潰爛三四年:馬牙匡骨燒研,先以土窖過,小便洗數次,搽之。(《綱目》)
5.治小兒夜啼不已:取馬骨燒灰,敷乳上,飲兒。(《千金要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宰殺后剝去皮,除去內臟及肉,留下骨骼,晾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0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