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中藥名。為田螺科動物方形環棱螺Bellamyaquadrata(Benson)或其他同屬動物的全體。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甘,寒。歸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明目的功效。主治黃疸、水腫、淋濁、消渴、痢疾、目赤翳障、痔瘡、腫毒。
中文名稱
螺螄別名
蝸籬(《別錄》),師螺(《本草拾遺》),蝸蠃(《綱目》)。性味歸經
甘,寒。膀胱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水,明目。主治 主治黃疸,水腫,淋濁,消渴,痢疾,目赤翳障,痔瘡,腫毒。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20個或煎湯;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注意事項 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泄不實,并有冷瘕宿疝,或有久潰癰瘡未斂,不宜食之。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黃疸、酒疸:小螺螄養去泥土,日日煮食飲汁。(《永類鈐方》)
2、治黃疸吐血,病后身面俱黃,吐血成盆,諸藥不效:螺十個,水漂去泥,搗爛露一夜,五更取清服二、三次。(《小山怪證方》)
3、治五淋、白濁:螺螄一碗,連殼于鍋內炒熱,淬以好白酒三碗,煮至一碗,取螺以針挑肉食,仍以此酒下之,食之二、三次。(《扶壽精方》)
4、治白游風腫:螺螄肉入鹽少許,搗泥貼之。(《摘元方》)
5、治痘疹目翳:水煮螺螄常食。(《濟急仙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捕獲。洗凈用。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1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