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楓子,中藥名。為虎皮楠科植物牛耳楓DaphniphyllumcalycinumBenth.的果實。分布于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等地。具有止痢之功效。常用于久痢。
中文名稱
牛耳楓子別名
土鴉膽子、羊屎子、假鴉膽子、豬肚、珠碌子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平。歸大腸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止痢。主治 用于久痢。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4.5g。注意事項 孕婦禁服。藥理作用1、抑菌作用;
2、抗腫瘤作用;
3、其他作用:鎮痛、抗休克和鎮咳作用。
相關論述 1、《福建藥物志》:“治痢疾。”2、《南寧市藥物志》:“治慢性痢疾。”“孕婦忌服。”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慢性痢疾:牛耳楓子4g,水煎服。
2、治風濕骨痛、跌打后遺筋縮:牛耳楓根適量,煎水洗患處。
3、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脾臟腫大:牛耳楓根15g,水煎服。(1-3方出自《本草圖典》)
附注 牛耳楓根、牛耳楓葉亦有藥用。取干根9-15克水煎服,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脾臟腫大;取適量鮮葉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患處,治毒蛇咬傷、骨折、跌打后遺筋縮。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后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炮制方法 揀除雜質,整理潔凈。用時搗碎。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核果卵圓形或卵形,長7-10mm,直徑5-6mm。表面藍黑色,有時附有淺灰色粉末,具不規則皺紋或多數疣狀突起,先端有短小2歧的柱頭殘基,基部有圓點狀凹入的果柄痕,有時可見果柄和宿萼。果皮較薄而脆,易碎。種子1粒,棕色或棕黑色,不飽滿。氣微,味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1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