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餅婆,中藥名。為番荔枝科植物紫玉盤UvariamicrocarpaChamp.exBenth.[U.macrophyllaRoxb.var.microcarpa(Champ.exBenth.)FinetetGagnep.]的根和葉。分布于廣東、海南和廣西。具有祛風除濕,行氣健胃,止痛,化痰止咳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腰腿痛,跌打損傷,消化不良,腹脹腹瀉,咳嗽痰多。
中文名稱
酒餅婆別名
酒餅葉、油椎、蕉藤、酒餅子、牛刀樹、牛菍子、牛頭羅、酒餅木、牛奶果、石龍葉、土枇杷、山梗子、小十八風藤。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微溫。歸肝、胃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行氣健胃,止痛,化痰止咳。主治 用于風濕痹痛,腰腿痛,跌打損傷,消化不良,腹脹腹瀉,咳嗽痰多。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根15-30g,葉10-15g;或絞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藥理作用 抗癌作用。相關論述《陸川本草》:“辛,溫。”
《廣西本草選編》:“根,味辛、苦,性平?!薄叭~,味淡、澀,氣香,性平?!?/p>
《全國中草藥匯編》:“苦、甘,微溫?!?/p>
《陸川本草》:“葉:祛風散積止痛,治風濕骨痛?!?/p>
《廣西本草選編》:“根,祛風濕,壯筋骨。葉,散瘀消腫,豁痰止咳?!?/p>
《全國中草藥匯編》:“健胃行氣,祛風止痛。主治消化不良,腹脹腹瀉,跌打損傷,腰腿疼痛?!?/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關節痛:酒餅婆根30-60g,水煎沖酒服;或浸酒服,并用藥酒外搽;或用鮮根、葉煎水熏洗。(《廣西本草選編》)
2.治跌打腫痛:鮮酒餅婆葉搗爛,酒炒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3.治咳嗽多痰:酒餅婆葉6-lO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近圓柱形,略彎曲,直徑0.5-2.5cm。表面暗棕色,具細密紋理、不規則淺溝紋和短橫裂紋,細根痕呈點狀突起。質硬,斷面木部灰白色,有放射狀紋理。氣微香,味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1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