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油,中藥名。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aromaticum(L.)Merr.etPerry的干燥花蕾經蒸餾所得的揮發油。我國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暖胃,降逆,溫腎,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胃寒脹痛,呃逆,吐血,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中文名稱
丁香油性味歸經
味辛、甘,性熱。歸脾、胃、腎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暖胃,降逆,溫腎,止痛。
主治胃寒脹痛,呃逆,吐血,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用法用量內服:以少許滴入湯劑中或和酒飲。外用:適量,涂擦。
注意事項實火、陰虛火旺者禁服。
藥理作用1、促進消化;
2、止痛;
3、抑菌;
4、靜注丁香油酚有麻醉、血壓下降、呼吸抑制、抗驚厥作用;
5、對蛔蟲有麻痹或殺死作用。
相關論述論丁香油香烈,溫散力強
1、祝穆:“丁香油治瘰疬,化核膏用之,取其香烈直透經絡,辛以散結滯耳。”(《綱目拾遺》引《祝穆試效方》)
2、趙學敏:“丁香油,透關竅,祛寒,力速于丁香。”(《綱目拾遺》)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胃寒呃逆嘔吐甚者:用丁香油擦透中脘。(《綱目拾遺》引金御乘方)
2、治胃寒痛:滴少許丁香油入煎藥,或和好酒服,或以丁香油涂臍上痛處。(《綱目拾遺》)
3、暖丹田,除水瀉:丁香油涂暖臍膏貼。(《綱目拾遺》)
4、散臌痞:丁香油涂臍。(《綱目拾遺》)
5、治痛痹:丁香油擦痛處。(《綱目拾遺》引金御乘方)
6、治口臭:丁香油揩牙。(《綱目拾遺》)
7、解蟹毒:丁香油一滴,同姜湯服。(《綱目拾遺》)
8、治蟲蛀牙痛(非炎癥性牙痛):丁香油少許,蘸以小棉球,嵌入蛀孔內。(《中藥大辭典》)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本品為淡黃或無色的澄明油狀體,有丁香的特殊芳香氣。露置空氣中或貯存日久,則漸濃厚而色變棕黃。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或冰醋酸中。相對密度為1.038-1.060。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1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