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舌魚鱉,中藥名。為水龍骨科植物石蕨Saxiglossumangustissimum(Gies.)Ching的全草。分布于中南及山西、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明目之功效。常用于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目赤羞明,小兒驚風,小便不利,婦女帶下。
中文名稱
鴨舌魚鱉別名
蒼條魚鱉、臥龍草、馬牙齒、三百棒、石豇豆、回陽生、金扁擔、金挖耳、手指背、石菜葉。性味歸經
味微苦,性涼。歸心、肝、脾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明目。主治 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目赤羞明,小兒驚風,小便不利,婦女帶下。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相關論述1、《浙江藥用植物志》:“清熱,鎮咳,利尿,明目。主治小兒驚風,咳嗽,百日咳,目翳,小便不通,跌打損傷。”
2、《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活血調經,鎮驚。治跌打損傷,小兒驚風,疝氣腫痛,月經不調等。”
3、《福建藥物志》:“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治目赤,咽喉腫痛,小便不利,白帶,風濕腰腿痛,咯血,吐血,鼻衄,崩漏。”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小兒驚風:鴨舌魚鱉30g,加黃花草(菊科一枝黃花)根15-18g,半邊蓮、寒扭(薔薇科高粱泡)根各12-15g,放入金飾1件,水煎服。(《天目山藥用植物志》)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雜質,洗凈,鮮用或曬干用。炮制方法 洗凈,潤透,切段,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2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