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泥,中藥名。為淤積在井底的灰黑色泥土。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具有清熱解毒,安胎之功效。常用于妊娠熱病,胎動不安,風熱頭痛,天皰瘡,熱癤,燙火燒傷。
中文名稱
井底泥別名
井底沙性味歸經
性寒,味淡。歸心、肝經毒性
無毒(《紹興本草》)藥材分類
礦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安胎。主治 妊娠熱病,胎動不安,風熱頭痛,天皰瘡,熱癤,燙火燒傷。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涂敷。注意事項 不宜內服。相關論述《品匯精要》:“井底沙即井中泥,而具坤體,乃至陰也。蓋井中水靜而不流,為陰水也。非江湖之水日夜流蕩,上薄陽光,為之陽水。所以浸漬成泥,其性愈冷,故能祛大熱湯火之毒也。”
《本草經疏》:“井底泥稟地中至陰之氣,味甘而大寒者也,故《本經》主湯火燒瘡用。”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妊娠得時疫病,令胎不傷:井底泥敷心下。(《肘后方》)
2.治頭風熱痛:井底泥和大黃、芒硝末敷之。(《千金要方》)
3.治小兒熱癤:井底泥敷其四周。(《談野翁試驗方》)
4.治蝎毒:井底泥涂之,溫則易。(《千金要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本品為淤積在井底的灰黑色泥土。采集后,除去雜質和沙石,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為細膩的灰黑色泥土。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2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