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中藥名。為蝗科飛蝗屬動物飛蝗LocustamigratoriaLinnaeus、稻蝗屬動物中華稻蝗OxyachinensisThunberg、劍角蝗屬動物稻葉大劍角蝗AcridalataMotsch等多種昆蟲的成蟲。動物飛蝗和稻葉大劍角蝗,全國均有分布;中華稻蝗,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具有祛風解痙,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小兒驚風,破傷風,百日咳,哮喘。
中文名稱
蚱蜢別名
蛗螽、蠜、螽、蟒、蟅蟒、蚮、百蜷、蛨虴、虴蛨、簸踵性味歸經
味辛、甘,性溫。入肺、肝、脾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解痙,止咳平喘。
主治小兒驚風,破傷風,百日咳,哮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只;研末,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相關論述1、《綱目拾遺》:“治咳嗽,驚風,破傷(風),療折損,凍瘡,斑疹不出。”
2、《隨息居飲食譜》:“暖胃助陽,健脾運食。”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小兒驚風,蚱蜢不拘多少,煅存性(研末),砂糖和服。(《綱目拾遺》)
2、治急、慢驚風,霜降后取蚱蜢風干,用十個或七個,加鉤藤、薄荷葉各一撮,煎湯灌下,渣再煎服。(《百草鏡》)
3、治破傷風,霜降后蚱蜢曬干,用十數個,瓦上煅存性,酒下。(《救生苦海》)
4、治產后冒風,干蚱蜢數十個,瓦上煅存性,好酒調服。(《綱目拾遺》引《王良生救急方》)
5、治鸕鶿瘟(其癥咳嗽不已,連作數十聲,似哮非哮,似喘非喘,小兒多患此),蚱蜢十個。煎湯服。(《百草鏡》)
6、治三日瘧,蛗螽陰干為末,臨發日,于五更時酒服方寸匕。(姚可成《食物本草》)
7、治凍瘡,蚱蜢風干,煅研。香油和搽,撒亦可。(《養素園傳信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捕捉,鮮用;或用沸水燙死,曬干或烘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焙酥,研粉。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呈細粉狀,黃棕色,氣焦香。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2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