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本,中藥名。為傘形科藁本屬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is Oliv.或遼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的根莖和根。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表證,巔頂疼痛,風濕痹痛。
中文名稱
藁本拉丁文名
Ligustici Rhizoma Et Radix別名
藁芨、鬼卿、地新、山茝、蔚香、微莖、藁板板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歸膀胱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藁本片)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散寒,除濕止痛。
主治1、風寒感冒,巔頂疼痛:本品辛溫香燥,性味俱升,善達巔頂,以發散太陽經風寒濕邪見長,并有較好的止痛作用,常用治太陽風寒,循經上犯,癥見頭痛、鼻塞、巔頂痛甚者。
2、風寒濕痹:本品辛散溫通香燥之性,又能入于肌肉、經絡、筋骨之間,以祛除風寒濕邪,蠲痹止痛。治療風濕相搏,一身盡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注意事項本品辛溫香燥,凡陰血虧虛、肝陽上亢、火熱內盛之頭痛者忌服。
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油,其中主要成分是3-丁基苯肽、蛇床肽內脂。遼藁本根含揮發油1.5%。另含生物堿、棕櫚酸等成分。
藥理作用藁本中性油有鎮靜、鎮痛、解熱及抗炎作用,并能抑制腸和子宮平滑肌,還能明顯減慢耗氧速度,延長小鼠存活時間,增加組織耐缺氧能力,對抗由垂體后葉素所致的大鼠心肌缺血。醇提取物有降壓作用,對常見致病性皮膚癬菌有抗菌作用。藁本內酯、苯酞及其衍生物能使實驗動物氣管平滑肌松弛,有較明顯的平喘作用。
毒理作用藁本醇提取物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42.5g(生藥)/kg。藁本中性油小鼠灌胃的LD50為70.17g(生藥)/kg。細葉藁本的毒性較低,其中性油的毒性僅為遼藁本的1/4。7種藁本水提取液50g(性藥)/kg一次灌胃,均未見毒性反應。
相關論述1、《神農本草經》: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除風頭痛。
2、《醫學啟源》:治頭痛,胸痛,齒痛。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太陽風寒,循經上犯,癥見頭痛、鼻塞、巔頂痛甚者,每與羌活、蒼術、川芎等祛風濕、止痛藥同用,如神術散(《和劑局方》);若外感風寒夾濕,頭身疼痛明顯者,常配伍羌活、獨活、防風等藥,以祛風散寒、除濕止痛,如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
2、治風濕相搏,一身盡痛,每與羌活、防風、蒼術等祛風濕藥同用,如除風濕羌活湯(《內外傷辨惑論》)。
相關配伍1、藁本配羌活:二者均能解表散寒,祛風除濕,止痛。二藥相合,則藥力更著。常用治風寒感冒、風寒挾濕感冒,以及風寒濕痹、肢節疼痛。
2、藁本配川芎:藁本功能解表散寒,祛風除濕,止痛;川芎上行頭目,善于祛風止痛。二者相合,上達巔頂以祛風散寒止痛。常用治外感風寒,巔頂頭痛,以及頭風頭痛
3、藁本配蒼術:藁本能勝濕祛寒,升陽止瀉;蒼術能燥濕健脾止瀉。二者相合,常用治寒濕中阻,脾失健運,清陽不升,泄瀉不止者。
鑒別用藥1、羌活、白芷、細辛與藁本:四者皆為辛溫香燥之品,均能解表散寒,祛風止痛,且止痛作用較好。其中羌活、白芷、藁本還能勝濕。四者都常用治風寒感冒或風寒挾濕的感冒,頭身疼痛較甚,風寒濕痹,肢節疼痛。因白芷、細辛氣味芳香,既能散風寒,又能通鼻竅,故風寒感冒而見鼻塞流涕者,白芷、細辛尤為適宜。同時白芷、細辛也常用于鼻淵等鼻科疾病之鼻塞、流涕、頭痛者,為治鼻淵之良藥。羌活氣味雄烈,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作用較強。其治痹痛,因其善入足太陽膀胱經,以除頭項肩背之痛見長,故上半身風寒濕痹、肩背肢節疼痛者尤為多用。白芷善入足陽明胃經,故陽明經頭額痛以及牙齦腫痛尤為多用,并能燥濕止帶、消腫排膿。又可用于寒濕帶下,瘡瘍腫毒。此外,白芷能祛風止癢,可用治皮膚風濕瘙癢。細辛辛香走竄,達表入里,散寒之力較強,表寒、里寒證均可使用。細辛又能溫肺化飲,也可用于陽虛外感,惡寒發熱、無汗、脈反沉者;少陰頭痛,偏正頭痛,牙痛;肺寒咳喘。藁本則性味俱升,上達巔頂,善治外感風寒、巔頂頭痛甚者。
2、蔓荊子與藁本:蔓荊子與藁夲均能祛風濕,止痹痛,皆善治頭痛,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等癥。但蔓荊子辛苦微寒,主散頭面風熱之邪,有散風止痛之功,善治外感風熱所致頭痛目赤。藁本辛溫,藥勢雄壯,善達巔頂,以發散風寒之邪見長,主要治療外感風寒、巔頂頭痛。
相關藥品芎菊上清丸、鎮腦寧膠囊、強力天麻杜仲膠囊。
相關方劑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羌活芎藁湯(《審視瑤函》)、神術散(《和劑局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季莖葉枯萎或次春出苗時采挖,除去泥沙,曬干或烘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莖,搶水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潮,防蛀。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藁本: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圓柱形,稍扭曲,略有分枝,長3-10cm,直徑1-2cm。表面黃棕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縱皺紋,栓皮易剝落,上端有一至數個圓孔狀莖基,下側有多數點狀突起的根痕及殘根。體輕,質較硬,易折斷,斷面黃色或黃白色,纖維性。氣濃香,味辛、苦,微麻。
2、遼藁本:根莖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或柱狀,長2-10cm,直徑0.5-1.5cm。表面棕褐色。上端有叢生的葉基及突起的節。下端有多數細長彎曲的根。
飲片性狀1、藁本:本品呈不規則的厚片。外表皮棕褐色至黑褐色,粗糙。切面黃白色至淺黃褐色,具裂隙或孔洞,纖維性。氣濃香,味辛、苦、微麻。
2、遼藁本片:外表皮可見根痕和殘根突起呈毛刺狀,或有呈枯朽空洞的老莖殘基。切面木部有放射狀紋理和裂隙。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2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