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腰帶,中藥名。為梅衣科植物金絲帶Lethariellazahlbruckneri(DuRietz)Krog[UsneazahlbruckneriDuRietz]的地衣體。分布于陜西、四川。具有祛風除濕,活血調經,止血鎮痛之功效。常用于勞傷腰腿痛,月經不調,白帶,金瘡出血,眩暈。
中文名稱
金腰帶別名
金絲帶性味歸經
味甘、苦,性平。歸脾、胃、心、肝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除濕,活血調經,止血鎮痛。
主治用于勞傷腰腿痛,月經不調,白帶,金瘡出血,眩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或泡酒。外用:適量,研末敷。
注意事項孕婦不宜服用。
相關論述《陜西中草藥》:“甘、苦,平。”
《陜西中草藥》:“除風濕,止血止痛,調經活血,鎮驚安神,健脾胃。主治勞傷腰腿痛,外傷出血,月經不調,子宮脫垂,白帶,精神病,癇證,半身不遂,陽痿,頭暈目眩。”
《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活絡,補腎壯陽。”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白帶:金絲帶15g,豆腐500g,白糖200g。燉熱食。(《陜西中草藥》)
2.治外傷出血:金絲帶、天蓬草、石霜各等量。共研細粉,撒敷傷處。(《陜西中草藥》)
3.治腦貧血,頭暈目眩:金絲帶、手兒參、藁本各9g,石菖蒲6g,鹿銜草12g。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四季可采,除去雜質,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地衣體絲狀,柔軟,呈扭曲圓柱形或扁圓柱形,基部污灰白色,向上漸為赭黃色或淺黃褐色。主枝長約2mm,次生分枝不規則二叉式,一側單叉分枝或偶見三叉分枝。皮層稍具裂縫,無粉芽。中軸半透明棕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2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