檵木根,中藥材名。為金縷梅科植物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R.Br.)Oliv.的根。具有止血,活血,收斂固澀的功效。主治咯血,吐血,便血,外傷出血,崩漏,產后惡露不盡,風濕關節疼痛,跌打損傷,泄瀉,痢疾,白帶,脫肛。
中文名稱
檵木根別名
檵花根、土降香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微溫;歸肝、脾、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活血,收斂固澀。主治 咯血,吐血,便血,外傷出血,崩漏,產后惡露不盡,風濕關節疼痛,跌打損傷,泄瀉,痢疾,白帶,脫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敷。
注意事項 本品劇毒,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孕婦、心臟病、潰瘍病患者及小兒忌用。藥理作用1、對子宮的作用:根的煎劑對大鼠、小鼠、豚鼠及家兔的離體子宮均有興奮作用,使子宮的擺動、張力增加。給雌性大鼠口服根煎劑20g/kg,連服3星期,對由它哺乳的仔鼠的生長發育、體重并無影響。
2、對血管的作用:在離體灌流試驗中,根的煎劑能擴張大鼠后肢血管,并對抗組織胺引起的水腫。
毒理作用家兔口服根的煎劑12-15g/kg,連續3d,對BSP潴留率無明顯影響;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54g/kg,故煎劑毒性很小。
相關論述1、南藥《中草藥學》:“通經活絡,收縮子宮,主治血積經閉,產后惡露不暢,肺結核咯血。”
2、《湖北中草藥志》:“健脾,利濕,活絡。用于風濕痹痛、脫肛、子宮脫垂、血瘀經閉、白帶、跌打損傷等癥。”
3、《全國中草藥匯編》:“治外傷出血。”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咳血:檵木根120g,水煎服。(《江西草藥》)
2、治上消化道出血:檵木、紫珠草、蒲公英各30g。每日1劑,上、下午二次分服。[《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2,(6):21]
3、治產后惡露不暢:桂花細須根120-150g。加水煎汁,沖黃酒500g,紅糖180g,產后第2日起早晚飯前分服。(《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4、治跌打吐血:檵花根或葉,煮豬精肉服。(《湖南藥物志》)
5、治脫肛:檵木根30g,豬直腸5寸。燉湯,第1次喝湯;第2次連湯及腸內服。(江西《草藥手冊》)
6、治婦女白帶:檵花根60-90g。切片,露七個晚上后,入鍋內焙干,再用酒炒3次,同未生過蛋的雌雞一只(去腸雜),酌加紅糖燉熟。分二三次服(喝湯食肉)。(《福建民間草藥》)
7、治齒痛:檵木根30g,雞、鴨蛋各1枚。煮熟,兌紅糖60g服。(《湖南藥物志》)
8、治痢疾、腹瀉:檵木根30g,楓樹根24g,石榴根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切塊,曬干或鮮用。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切成小片,篩去灰屑。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圓柱形、拐狀不規則彎曲或不規則分枝狀,長短粗細不一。一般切成塊狀,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具淺縱紋,有圓形的莖痕及支根痕;栓皮易呈片狀剝落而露出棕紅色的皮部。體重,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灰黃色或棕紅色,纖維性。氣微,味淡、微苦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3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