檵木葉,中藥材名。為金縷梅科植物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R.)Oliv.的葉。具有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產后惡露不凈,紫癜,暑熱瀉瘌,跌打損傷,創傷出血,肝熱目赤,喉痛。
中文名稱
檵木葉別名
檵花葉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涼;歸肝、胃、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斂止血,清熱解毒。主治 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產后惡露不凈,紫癜,暑熱瀉瘌,跌打損傷,創傷出血,肝熱目赤,喉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敷,煎水洗或含漱。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慎用。孕婦慎用。兒童慎用。化學成分檵木葉含槲皮素和鞣質。另含沒食子酸和黃酮類。
藥理作用1、抗菌作用:20%檵花葉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臨床曾作為皮膚消毒劑。
2、心血管作用:含黃酮的注射劑,能增加貓冠狀竇流量,降低心肌的氧利用率,心肌氧耗量相對降低;此外還能增加離體兔心的冠脈流量,并增強收縮。此等作用可能與所含槲皮素有關。對外周血管有直接擴張作用。
3、其他:所含鞣質等成分有止血作用,對子宮也有較強而持久的收縮作用。
相關論述1、《植物名實圖考》:“其葉搗爛敷刀刺傷,能止血。”
2、《湖南藥物志》:“治中暑,喉痛,風熱目痛。”
3、《湖北中草藥志》:“清熱利濕,收斂止血。用于痢疾,腹瀉,消化道出血,濕疹,外傷出血等證。”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暑瀉,痢疾:檵木莖葉21g。水煎服。紅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15g,調服。(《江西民間草藥》)
2、治閃筋:鮮檵花葉一握,加燒酒搗爛,絞汁1杯。每日服1-2次。(《福建民間草藥》)
3、治消化道出血:檵木葉、藕節、側柏葉、花蕊石、血余炭各等量。研為細末。每服6g,每日3次,冷開水吞服。(《湖北中草藥志》)
4、治外傷出血:鮮檵花葉一握,搗爛外敷。(《福建民間草藥》)
5、治刀傷初起或感染潰爛者:初傷者用茶葉水洗,檵花嫩葉搗敷。若已化膿流黃水者,用此藥30g,研為細末,調菜油涂上。(《貴州民間藥物》)
6、治紫斑病:檵木鮮葉30g。搗爛,酌加開水擂取汁服。(江西《草藥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摘,曬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細梢,篩去灰屑。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葉多皺縮卷曲,完整葉片展平后橢圓形或卵形,長1.5-3cm,寬1-2.5cm;先端銳尖,基部稍偏斜,全緣或有細鋸齒;上面灰綠色或淺棕褐色,下面色較淺,兩面疏被短茸毛;葉柄被棕色茸毛。氣微,味澀、微苦。
以色綠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3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