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翁葉,中藥名。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Cleistocalyxoperculatus(Roxb.)Merr.etPerry的葉。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熱消滯,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之功效。用于濕熱瀉痢,食積腹脹,乳癰,濕瘡,腳氣,疥癩,皮膚瘙癢,刀、槍傷。
中文名稱
水翁葉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消滯,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主治 用于濕熱瀉痢,食積腹脹,乳癰,濕瘡,腳氣,疥癩,皮膚瘙癢,刀、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相關論述 《廣西本草選編》:“清熱解毒。治乳腺炎,槍傷,刀傷。”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腸胃炎、小兒食滯:干水榕葉15-30g,水煎服。小兒減半。
2、治乳癰:鮮水榕葉120g,搗爛用酒煮熱敷患處。
3、治年久爛瘡:水榕葉、馬櫻丹葉各適量,水煎外洗患處,連洗至愈。(1-3方出自《北海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4、治槍傷、刀傷:鮮水翁嫩葉適量,搗爛敷傷處。(《廣西本草選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葉片薄革質,長圓形至橢圓形,長11-17cm,寬4.5-7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或略圓,全緣或稍有波狀彎曲,兩面多透明腺點。葉柄長1-2cm。干后葉呈枯綠色,皺紋或有破碎。氣微,味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3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