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連,中藥名。為毛茛科唐松草屬植物多葉唐松草Thalictrum foliolosum DC.和貝加爾唐松草T.baicalense Turez.或偏翅唐松草T.delavayi Franch.的根莖及根。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濕熱瀉痢,黃疸,熱病煩躁,肺熱咳嗽,癰瘡腫毒,目赤腫痛。
中文名稱
馬尾連拉丁文名
Radix Et Rhizoma Thalictri別名
馬尾黃連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心、肺、肝、膽、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治1、濕熱瀉痢,黃疸:本品性味苦寒,善于清熱燥濕,功似黃連。
2、熱病煩躁:本品苦寒入心,能瀉心火以除煩。
3、肺熱咳嗽:取本品入肺經而瀉肺火。
4、癰瘡腫毒,目赤腫痛:《內經?素問》謂“諸痛癢瘡,皆屬于心”,本品入心經而瀉心火。
5、西醫診為細菌性痢疾、急慢性腸炎屬于大腸濕熱者,黃疸屬于肝膽濕熱者,濕疹屬于濕熱內蘊者,急性結膜炎等屬于肝火上炎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6-12g。全草15-30g。化學成分 本品含唐松草堿、小檗胺、小檗堿、掌葉防己堿、藥根堿等。其地上部分含生物堿、黃酮苷、皂苷、強心苷、維生素C等。藥理作用 本品水煎劑對白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所含非替定堿有降壓作用;本品有乙酰膽堿樣作用,有利膽、抗腫瘤、升高白細胞、解熱、利尿、鎮靜等作用。相關論述 《本草綱目拾遺》:“去皮里膜外及筋絡之邪熱,小兒傷風及痘科用。”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濕熱瀉痢,可配黃芩、葛根、白頭翁等藥用。治濕熱黃疸,可配茵陳、梔子、黃柏等藥同用。
2、治熱病心煩不安,可配梔子、竹葉等藥同用。
3、治肺熱咳嗽,取本品入肺經而瀉肺火,可配黃芩、桑白皮、地骨皮等藥同用。
4、治癰瘡腫痛,目赤腫痛,可與蒲公英、野菊花等藥同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10-12月采挖,曬至八成干,搓去外層棕色栓皮,再曬干。保存方法
置通風干燥處。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多葉唐松草:根莖橫生,由數個至十余個結節連生,每個節結上面具圓形空洞狀的莖痕,直徑約1cm。細根數條至十余條密生于根莖下側,直徑3mm;表面灰棕色;質硬,易折斷,斷面中心可見圓形金黃色木心。氣微,味稍苦。
2、貝加爾唐松草:細根數十條密生于根莖上。表面黃褐色,細根軟而扭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3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