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花,中藥名。為馬鞭草料植物蘭香草Caryopterisincana(Thunb.)Miq.的全草或帶根全草。具有解表祛寒,除濕散瘀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咳嗽,百日咳,脘腹冷痛,傷食吐瀉,寒瘀痛經,產后瘀滯腹痛,風寒濕痹,跌打瘀腫,陰疽不消,濕疹,蛇傷,鉤蚴皮炎。
中文名稱
寶塔花別名
蘭香草、山薄荷、獨腳球、藍花草、酒藥草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解表祛寒,除濕散瘀。主治 風寒感冒頭痛,咳嗽,百日咳,脘腹冷痛,傷食吐瀉,寒瘀痛經,產后瘀滯腹痛,風寒濕痹,跌打瘀腫,陰疽不消,濕疹,蛇傷,鉤蚴皮炎。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搗爛敷;或絞汁涂;或煎水熏洗。
化學成分1、全草含揮發油烯烴化合物,包括:α-側柏烯、α-蒎烯、β-蒎烯、莰烯、對聚傘花素、β-羅勒烯、α-柏木烯、β-甜沒藥烯、δ-蓽澄茄烯、γ-蓽澄茄烯、香檜烯、β-月桂烯、α-松油烯、檸檬烯、β-水芹烯、α-異松油烯、α-蓽澄茄油烯、β-丁香烯、左旋香橙烯及α-葎草烯等。還含重排松香酯、柳杉酚、incanosideA、B、C、D、E。
2、葉和幼莖中含酚酸:鄰羥基桂皮酸、對羥基桂皮酸、阿魏酸、咖啡酸、綠原酸、沒食子酸、并沒食子酸。
藥理作用1、抗菌作用:蘭香草素鈉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桿菌有明顯的抑菌作用,對傷寒、甲型和乙型副傷寒、銅綠假單胞、大腸、痢疾(福氏)等桿菌以及溶血性鏈球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濃度為殺菌,低濃度為抑菌。體內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可使大多數動物免于死亡。
2、止咳作用:灌胃給予小鼠蘭香草煎劑20g/kg,對氨水刺激引起的慢性氣管炎咳嗽有止咳作用。
3、其他作用:蘭香草粉末、提取物及涂膜劑能明顯縮短豬、犬等動物的切口出血時間。涂膜劑對豬、犬、兔、雞切口損傷有治療作用。全草中分離出的苯乙素苷類成分蘭香草苷C、D、E具有較強的二苯基苦味酰肼自由基清除活性和亞油酸氧化抑制活性。
毒理作用30只小鼠皮下注射蘭香草素鈉4.0g/kg,4.5g/kg和5.0g/kg,3d內死亡1只,余者無異常表現;靜注2.5g/kg,2.25g/kg,2.0g/kg和1.75g/kg,每組5只,死亡率分別為4/5,3/5,3/5及0/5,中毒癥狀為無力,呼吸困難,死于呼吸麻痹。家兔靜注1.0g/kg或0.5g/kg未見異常,給藥后排出的尿液,體外試驗有抗菌作用。
相關論述1、《綱目拾遺》:“活血疏風,散瘀消腫。治一切跌打損傷,血瘀不散,搗汁服之,或以水、酒同煎;如風寒閉塞或癰疽初起,服之俱效。”
2、《嶺南采藥錄》:“祛風散瘀,凡產后昏迷或瘀血作痛,以之煎服。”
3、《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傷風咳嗽。”
4、《湖南藥物志》:“根:治腰痛,傷食腹瀉。”
5、《廣東中藥》:“治月經不調腹痛,理跌打。”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上感,支氣管炎:蘭香草全草12-18g,車前草12g,甘草6g。水煎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2、治慢性氣管炎:蘭香草全草40%,石韋40%,百部20%。共研細粉,煉蜜為丸。每服18-27g,每日3次,10d為1個療程。(《全國中草藥匯編》)
3、治胃腸炎:蘭香草全草30g,地榆9g。水煎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4、治陰疽:鮮蘭香草、兩面針、算盤子各30g。水、酒各半燉服。(《福建藥物志》)
5、治濕疹,蕁麻疹:蘭香草30g燉豬肉服;另取蘭香草適量熏洗;再取其鮮品絞汁加雄黃外涂。(《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7-10月采收,切段曬干或鮮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表面黃棕色,粗糙不平,有縱向裂紋和皺紋。枝略呈鈍方形,表面灰褐色或棕紫色,密被毛茸。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鈍,基部圓,邊緣具粗鋸齒,上面灰褐色至黑褐色,下面灰黃色并有黃色腺點,兩面密生短柔毛;紙質,易碎。有時可見皺縮成團的花序或球形蒴果。有特異香氣,味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3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