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血,中藥材名。為鹿科動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的血液。具有養血益精,止血,止帶的功效。主治精血不足,腰痛,陽痿遺精,血虛心悸、失眠,肺痿吐血,鼻衄,崩漏帶下,癰腫折傷。
中文名稱
鹿血性味歸經
味甘、咸,性溫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1、梅花鹿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野生較少,禁止捕獵。 2、馬鹿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者日漸減少,禁止濫捕。 3、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養血益精,止血,止帶。
主治精血不足,腰痛,陽痿遺精,血虛心悸、失眠,肺痿吐血,鼻衄,崩漏帶下,癰腫折傷。
用法用量內服:酒調,3-6g;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尚不明確。
化學成分鹿科動物馬鹿等的血,用頸靜脈穿刺法取3月齡以上的雄、雌鹿的血樣分析,結果是:血清中,γ-谷酰氨轉移酶19.5u/L,天冬氨酸轉氨酶43.0u/L,肌酸磷酸激酶197.9u/L,血漿中胃蛋白酶原0.91u/L、血尿氮8.56mol/L,血清葡萄糖6.9mol/L,磷1.75mol/L,碳2.13mol/L,鎂0.74mol/L,鉀4.43mol/L及鈉138.5mol/L。上述結果在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組(3-8月、9-18月及18月以上組)的動物間,無顯著差異。
藥理作用1、對血壓的影響:給麻醉貓靜脈注射鹿茸血精制劑和鹿茸精制劑,均能使貓血壓降低34%-37%。
2、抗創傷作用:給家兔放血10%和從左側胸腰區削下皮肉0.72-0.75g,造成兔體衰弱和外傷。然后,對照組注射生理鹽水,給藥組皮下注射鹿茸血槽0.5ml/kg,每日給藥1次,連續給藥18d,結果表明,給藥組體重增長明顯超過對照組,血漿蛋白含量和紅細胞數也較對照組高,但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
相關論述1、《千金·食治》:“生血,治癰腫。”
2、《新修本草》:“主狂犬傷,鼻衄、折傷,陰痿,補虛,止腰痛。”
3、《日華子》:“治肺痿吐血及崩中、帶下。”
4、《日用本草》:“補陰,益營氣。”
5、《醫學入門·本草》:“主肺癰,衄血,止饑渴,充氣血。”
6、《綱目》:“大補虛損,益精血,解痘毒、藥毒。”
7、《本草新編》:“調血脈。”
8、《醫林纂要·藥性》:“行血祛瘀,續絕除傷。”
9、《青藏高原藥物圖鑒》:“治婦女月經過多,貧血,身體虛弱,驅腹內寄生蟲。”
10、《山東藥用動物》:“主治遺精,性神經衰弱。”
11、《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用于老人精血虧虛,胸腹氣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心悸失眠及各種氣痛:鹿茸血,每服0.9g,日服2次,黃酒送服。(《內蒙古藥用動物》)
2、治肺痿吐血:鹿血、沙參、生地、天冬、麥冬、阿膠、百合各等量。研末為丸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3、治鼻血時作:干鹿血,炒枯,將酒淬熏二三次,仍用酒淬半杯和服之。(《綱目》)
4、治風濕痹痛:鹿茸血30g,桂枝、五加皮、制川烏、松節各9g。用酒浸泡7d。飲酒,每次20ml,每日2次。(《內蒙古藥用動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宰鹿或鋸鹿茸時取血,涼凝后,風干成紫棕色塊片狀即成。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打碎。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潮,防塵。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呈不規則的薄片狀,紫黑色,有角質樣光澤,質地堅實,酥脆,氣腥,味甘、咸。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4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