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胎,中藥名。為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走馬胎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A.pseudoverticillata Merr.]的根及根莖。具有祛風濕,活血止痛,化毒生肌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產后血瘀,癰疽潰瘍,跌打腫痛。
中文名稱
走馬胎別名
大發藥、走馬風、山鼠、血楓、九絲馬性味歸經
味苦、微辛,性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濕,活血止痛,化毒生肌。主治風濕痹痛,產后血瘀,癰疽潰瘍,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浸酒。外用:研末調敷。
相關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濕,除酒病,治走馬風。”
2、《綱目拾遺》:“研粉敷癰疽,長肌化毒,收口如神。”
3、《本草求原》:“壯筋骨,已勞倦。”
4、《嶺南采藥錄》:“理跌打傷,止痛。治四肢疼痛。”
5、《廣西民族藥簡編》:“根:水煎服治痛經,四肢無力;水煎服或浸酒服治風濕痹痛,跌打內傷;搗爛敷患處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全株:水煎服或浸酒服或與豬腳煲服治產后風濕骨痛,風濕關節炎,產后腹痛,半身不遂,難產,癱瘓;搗爛敷患處治跌打損傷,骨折。”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走馬胎根60g,大羅傘、小羅傘各90g,五指牛奶、土牛膝各120g,浸好酒1500ml,3天可用。每日早晚各服60g,兼用藥酒外擦患處。(《廣西中草藥》)
2、治關節痛:走與胎根、土牛膝根、五加皮各15g。酒水各半煎服。(《福建藥物志》)
3、治風濕關節炎:走馬胎、金縷半楓荷、五加皮各15g。酒水各半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8-11月采挖,鮮用或切片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呈不規則圓柱形,略呈串珠狀膨大,長短不一。表面灰褐色或帶暗紫色,具縱溝紋,習稱“蛤蟆皮皺紋”,皮部易剝落,厚約2mm。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皮部淡紅色,有紫紅色小點,木部黃白色,可見細密放射狀“菊花紋”。走馬胎(飲片)外形商品常切成斜片,厚約2mm。氣微,味淡,略辛。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4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