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葉,中藥名。為銀杏科銀杏屬植物銀杏Ginkgo biloba L.的葉。具有活血養心,斂肺澀腸的功效。主治胸痹心痛,喘咳痰嗽,泄瀉痢疾,白帶。
中文名稱
白果葉別名
銀杏葉(通稱)性味歸經
味苦、甘、澀,性平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養心,斂肺澀腸。主治胸痹心痛,喘咳痰嗽,泄瀉痢疾,白帶。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用提取物作片劑;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搽;或煎水洗。
化學成分葉含黃酮類化合物:山奈酚,木犀草素,楊梅樹皮素,槲皮素,異鼠李素,丁香黃素,山柰酚-3-鼠李葡萄糖苷等;屬于雙黃酮類的成分有:穗花杉雙黃酮,銀杏雙黃酮,白果雙黃酮,異白果酸黃酮,金松雙黃酮,5'-甲氧基銀杏雙黃酮;屬于兒茶素類的成分有:右旋兒茶素,左旋表兒茶素,右旋沒食子兒茶素,左旋表沒食子兒茶素;苦味萜類成分:白果苦內酯A、B、C、J、M及銀杏內酯A,生物堿:6-羥基犬尿酸;酸類及酯類成分:白果酸,氫化白果酸,氫化白果亞酸,腰果酸,莽草酸,奎寧酸,抗壞血酸,6-羥基-2-十四烷基苯甲酸,亞麻酸,6-十五碳烯基水楊酸,水楊酸-6-十七烯醇酯;醇、酚、醛、酮類成分:白果醇,正二十八醇,正二十六醇,紅杉醇,α-己烯醛,白果酮,銀杏酮,白果酚,蒎立醇,β-谷甾醇;聚異戊烯醇化合物:(Z,Z)-1,5-二對羥苯基-1,4-戊二烯。
藥理作用研究顯示有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細胞代謝,改善學習記憶,保護神經細胞,抗衰老、癡呆和腦功能障礙,清除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等作用。
毒理作用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為164±55mg/kg,36048mg/kg。異白果雙黃酮小鼠尾靜脈注射的LD50為242(229.6-256.2)mg/kg。注射后,小鼠呼吸急促,匍伏不動,死于呼吸麻痹,家兔靜脈注射乙醇提取物1ml/kg或0.5ml/kg(2ml相當于1g生藥),連續10天,血象、肝、腎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非蛋白氮測定)和主要臟器病理檢查均無異常。每日靜脈注射10倍或40倍于人用量的乙醇提取物,連續1星期,犬出現流涎、惡心、嘔吐、腹瀉、食欲減退等胃腸道癥狀。組織切片,可見小腸黏膜分泌亢進。黃酮類在兔、豚鼠、大鼠、小鼠亞急性實驗中,對心、肝、脾、肺、腎、動脈均不引起形態學改變,Ames及小鼠骨髓微核試驗陰性,提示銀杏葉提取物無致突變性。
相關論述《全國中草藥匯編》:“活血止痛。主治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血清膽固醇過高癥,痢疾,象皮腫。”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冠心病心絞痛:銀杏葉水煎濃縮,制成浸膏片(每片含黃酮量約2mg,相當于生藥0.5g),每次舌下含服1-2片,每日3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高膽固醇血癥:銀杏葉提取主要成分黃酮,制成糖衣片,每片含黃酮1.14mg。每次4片,每日3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3、治瀉痢:(銀杏)葉為末,和面作餅,煨熟食之。(《品匯精要》)
4、治小兒腸炎:銀杏葉3-9g,煎水擦洗患兒腳心、手心、心口(巨闕穴周圍),嚴重者擦洗頭頂,每日2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5、治雀斑:采白果葉,搗爛,搽,甚妙。(《滇南本草》)
6、治灰指甲:(銀杏)葉煎水洗。
7、治雞眼:鮮(銀杏)葉10片,搗爛,包貼患處,2天后呈白腐狀,用小刀將硬丁剔出。
8、治漆瘡腫癢:銀杏葉、忍冬藤煎水洗,或單用銀杏葉煎洗。(6-8方出自南藥《中草藥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8-10月分期分批采摘,曬干、烘干或鮮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葉片多皺折或破碎,完整者呈扇形,長4-8cm,寬5-10cm,上緣有不規則波狀缺刻,有的中央凹入,基部楔形,葉脈細密,為多數二叉狀平行脈;葉柄長2-7cm。紙質,易縱向撕裂。氣微,味微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4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