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赭石,中藥名。為氧化類剛玉族礦物赤鐵礦Haematitum的礦石。具有平肝潛陽,重鎮降逆,涼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肝陽上亢,頭暈目眩,嘔吐,呃逆,噫氣,氣逆喘息,血熱吐衄,崩漏。
中文名稱
代赭石拉丁文名
Hematite別名
須丸、赤土、丁頭代赭、血師、紫朱、赭石、土朱、鐵朱、釘頭赭石、釘赭石、赤赭石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肝、心經藥材分類
礦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平肝潛陽,重鎮降逆,涼血止血。
主治1、肝陽上亢,頭暈目眩:本品為礦石類藥物,質重沉降,長于鎮潛肝陽;又性味苦寒,善清肝火,故為重鎮潛陽常用之品。
2、嘔吐,呃逆,噫氣:本品質重性降,為重鎮降逆要藥。
3、氣逆喘息:本品重鎮降逆,能降上逆之肺氣而平喘。
4、血熱吐衄,崩漏: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有涼血止血之效。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外用:適量。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不良反應1、通過砷斑測定法檢查代赭石中含砷鹽的量約為1/10萬以上,超過《中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許可標準。
2、用小量代赭石長期飼養動物也有砷中毒現象:小鼠每日服2g,到第7天,小鼠100%死亡。死前動作遲鈍,肌肉無力及間發性痙攣,最后共濟失調或癱瘓,呼吸緩慢而死亡。家兔每日服5g,多在12天死亡,個別到第14天死亡。中毒癥狀與小鼠相似。死后解剖見肺及腸黏膜充血,肝臟表面有部分壞死。提示代赭石所含的三氧化二鐵對腸黏膜具有一定刺激作用。
禁忌1、中藥配伍禁忌:畏附子,畏天雄。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四環素族、異煙肼、利福平配伍應用,容易形成絡合物影響吸收。
(2)不宜與強的松龍片配伍應用,可以生成難溶物顯著降低生物利用度。
(3)不宜與維生素C配伍應用代赭石容易氧化失去作用。
注意事項虛寒證及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本品主含三氧化二鐵(Fe2O3)。正品釘頭赭石含鐵60%以上,并含鎘、鈷、鉻、銅、錳、鎂等多種微量元素;尚含對人體有害的鉛、砷、鈦。
藥理作用本品對腸管有興奮作用,可使腸蠕動亢進;所含鐵質能促進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新生;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
相關論述1、《神農本草經》:“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
2、《醫學衷中參西錄》:“能生血兼能涼血,而其質重墜,又善鎮逆氣,降痰涎,止嘔吐,通燥結。”又“治吐衄之證,當以降胃為主,而降胃之藥,實以赭石為最效。”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目眩暈、目脹耳鳴等癥,常與懷牛膝、生龍骨、生牡蠣、生白芍等滋陰潛陽藥同用,如鎮肝息風湯,建瓴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2、治肝陽上亢,肝火上炎所致的頭暈頭痛、心煩難寐,可配珍珠母、磁石、豬膽膏、冰片、半夏等,如腦立清(《上海市藥品標準》)。
3、治胃氣上逆之嘔吐、呃逆、噫氣不止等癥,常與旋覆花、半夏、生姜等配伍,如旋覆代赭湯(《傷寒論》)。
4、治噎膈不能食,大便燥結,配伍黨參、當歸、肉蓯蓉等,如參赭培氣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5、治療宿食結于腸間,胃氣上逆不降,大便多日不通者,可配伍甘遂、芒硝、干姜等同用,如赭遂攻結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6、治哮喘有聲,臥睡不得,配米醋調服取效,如(《普濟方》)。
7、治肺腎不足,陰陽兩虛之虛喘,配黨參、山茱萸、胡桃肉、山藥等補肺腎納氣藥同用,如參赭鎮氣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8、治肺熱咳喘,配桑白皮、蘇子、旋覆花等同用。
9、治崩中淋瀝不止,用代赭石研為細末,配醋湯調服。如(《普濟方》)。
10、治血熱吐衄,崩漏,熱而胃氣上逆所致吐血、衄血、胸中煩熱者,可配白芍、竹茹、牛蒡子、清半夏等配伍,如寒降湯(《醫學衷中參西錄》);用治血熱崩漏下血,可配伍禹余糧、赤石脂、五靈脂等,如震靈丹(《和劑局方》)。
相關配伍1、代赭石配旋覆花:代赭石平肝泄熱,鎮逆降氣,以降為主;旋覆花消痰平喘,降氣止嘔,宣肺利水,以升為主。二藥配伍,一宣一降,共奏鎮逆降壓,鎮靜止痛,下氣止嘔,化痰消痞之功。適用于治療上實之喘滿,及胃氣上逆之嘔吐、呃逆、噫氣。
2、代赭石配石膏:代赭石味苦,性涼,質重墜,有鎮逆氣、止嘔吐之力;石膏味辛性寒,主清胃熱。二者相使為用,共奏清胃降火鎮逆之功。胃熱亢盛之證,非石膏之大寒則其熱不除,火氣沖逆之熱,代赭石之重墜則其逆莫制。適用于胃火上沖,循經上炎而見于嘔吐呃逆,牙齦腫痛,口氣臭穢,口渴心煩等。
3、代赭石配白芍:代赭石平肝降逆止血;白芍斂陰養血柔肝。二藥配伍,平肝柔肝,養血止血。適用于肝陽上亢,眩暈耳鳴,血熱妄行,吐血,衄血等。
4、代赭石配牛膝:代赭石重鎮潛降;牛膝功善下行。二藥相配,有平肝降逆的功效。適用于肝陽上亢,氣血上逆的眩暈,腦轉耳鳴,目脹頭痛等。
鑒別用藥1、代赭石與磁石:二者皆為礦石類重鎮之品,皆能平肝潛陽、降逆平喘,用于肝陽上亢之眩暈頭痛及肺胃氣逆之證。然代赭石主入肝經,偏于平肝潛陽,涼血止血,善于降肺胃之逆氣而止嘔、止呃、止噫、平喘;磁石主入腎經,偏于益腎陰而鎮浮陽,納氣平喘,鎮靜安神,故腎虛精虧,眩暈目暗,耳鳴耳聾,腎虛作喘以及驚悸失眠用之尤其適宜。
2、代赭石與旋覆花:均能平降肺胃二經之逆氣而止嘔、定喘,為常用降逆之藥對然代赭石為金石之品,功專平肝潛陽,清降肝火,涼血止血;旋覆花雖為花類藥材,然功專下氣消痰,對于痰壅氣促,痰結胸痞,飲停腫滿多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選取表面有“釘頭”的部分,除去泥土雜石。
炮制方法1、生赭石: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砸成碎塊或碾成粉末。
2、醋赭石:取凈代赭石碎塊,置無煙爐火上或適宜的容器中,用無煙武火加熱煅至紅透后,取出立即倒入醋內淬酥。如此反復煅淬數次,直至酥脆,取出干燥,碾成細粉。每代赭石100kg,用醋30kg。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干燥處,防塵。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為鮞狀、豆狀、腎狀集合體。多呈不規則厚板狀或塊狀,有棱角。棕紅色至暗棕紅色或鐵青色。條痕櫻紅色或棕紅色。半金屬光澤。一面分布較密的“釘頭”,呈乳頭狀,另一面與突起相對應處有同樣大小的凹窩。體重,質堅硬,斷面層疊狀或顆粒狀。無臭,無味。
飲片性狀1、生赭石:參見“藥材”項。
2、醋赭石:為粉末狀,暗褐色或暗紅棕色,體重,質疏松,略有醋氣。
常見偽品商品中過去及現在有一種“老赭石”,與代赭石的主要區別是多呈層狀集合體,一面有稀疏微突起的“釘頭”,另一面相應的凹窩不甚明顯。棕色或灰棕色。條痕黃棕色,金屬光澤不明顯,體較輕,質較硬,斷面有的隱約現層狀,有的夾有白色或灰白色細脈,經鑒定系含赤鐵礦的生物灰巖,含鐵量很少,對此應視為代赭石的偽品,不宜作代赭石供藥用。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5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