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中藥名。蓮科蓮屬多年生草本挺水植物。荷花一般長到150厘米高,橫向擴展到3米。荷葉最大可達(dá)直徑60厘米,蓮花最大直徑可達(dá)20厘米。荷花有許多不同的栽培品種,花色從雪白、黃色到淡紅色及深黃色和深紅色,其外還有分灑錦等等花色。廣布于南北各地。主要有清熱解暑,升發(fā)清陽,散瘀止血的功效。
中文名稱
荷葉別名
蓮葉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平。歸肝、脾、胃經(jīng)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暑化濕,升發(fā)清陽,涼血止血。荷葉炭則有收澀化瘀止血的功效。
主治用于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荷葉炭用于出血癥和產(chǎn)后血暈。
用法用量3~10g。荷葉炭3~6g。
注意事項《本草從新》:“升散消耗,虛者禁之。”
相關(guān)論述1《本草通玄》:“開胃消食,止血固精。”
2《本草再新》:“清涼解暑,止渴生津,治瀉痢,解火熱。”
3.《現(xiàn)代實用中藥》:“用于婦人慢性子宮炎,赤白帶下,男子遺精或夜尿證;又為解毒藥。”
4.《本草拾遺》:“主血脹腹痛,產(chǎn)后胞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
5.《滇南本草》:“上清頭目之風(fēng)熱,止眩暈,清痰,泄氣,止嘔,頭悶疼。”
6.《本草綱目》:“生發(fā)元氣,裨助脾胃,澀精濁,散瘀血,清水腫、癰腫,發(fā)痘瘡。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產(chǎn)后惡血、損傷敗血。”
7.《生草藥性備要》:“春汁,治白濁,(煅)存性,治蓮瘡。”
8.《醫(yī)林纂要》:“荷葉,功略同于藕及蓮心,而多入肝分,平熱、去濕,以行清氣,以青入肝也。然苦澀之味,實以瀉心肝而清金固水,故能去瘀、保精、除妄熱、平氣血也。”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藥膳食療:
荷葉鉤藤首烏湯:
功效:解渴除煩,除風(fēng)濕,清頭目,疏肝解郁。
原材料:鮮荷葉1張,鉤藤30g,首鳥50g,豬脊骨500g。田七10g。
做法:將以上藥材洗凈,加水煮沸,再將豬脊骨碎塊放入已煮沸的藥湯中熬90分鐘,熄火前10分鐘放荷葉、鹽,燉熟即可。
用法:隨意服用。
相關(guān)配伍《本草綱目》:“畏桐油、茯苓、白銀。”
加工炮制
炮制方法荷葉噴水,稍潤,切絲,干燥。
藥材鑒別
鑒別本品粉末灰綠色。上表皮細(xì)胞表面觀多角形,外壁乳頭狀或短絨毛狀突起,呈雙圓圈狀;斷面觀長方形,外壁呈乳頭狀突起;氣孔不定式,副衛(wèi)細(xì)胞5-8個。下表皮細(xì)胞表面觀垂周壁略波狀彎曲,有時可見連珠狀增厚。草酸鈣簇晶多見,直徑約至40μm。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5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