茺蔚子,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Houtt.和細葉益母草LeonurussibiricusL.的果實。具有活血調經,清肝明目的功效。主治婦女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后瘀滯腹痛;肝熱頭痛,頭暈,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中文名稱
茺蔚子拉丁文名
FructusLeonuri別名
益母子、沖玉子、益母草子、小胡麻性味歸經
味甘、辛,性微寒;歸肝經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活血調經,清肝明目。
主治1、婦女經產瘀血諸證:茺蔚子入肝經血分,善行瘀血、為婦科所常用。
2、肝經熱盛,血逆于上,頭痛頭暈,心煩不寧。
3、肝熱上攻,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入丸、散;或搗絞取汁。
注意事項茺蔚子有小毒,大量服用可發生中毒。
化學成分含益母草寧堿、水蘇堿及脂肪油26%,油中主成分為油酸占油總量的63.75%及亞麻酸占21.13%,另含維生素A樣物質0.04%。
藥理作用降壓作用:茺蔚子水浸出液或醇-水浸出液對麻醉動物靜脈注射有輕微降壓作用。
毒理作用人一次口服茺蔚子30g以上,可于4-6h后出現中毒反應,癥狀為全身無力,下肢不能活動,周身酸麻疼痛,重者汗多呈虛脫狀態。
相關論述1、《日用本草》:“春仁,生食補中益氣,通血脈,填精髓,止渴,潤肺。”
2、《醫學入門·本草》:“善行瘀血,養新血。治血逆心煩,益心力,逐水氣浮腫,去風熱瘡毒。治折傷內損有瘀,天陰則痛。”
3、《綱目》:“治風解熱,順氣活血,養肝益心,安魂定魄,調女人經脈,崩中帶下,產后胎前諸疾。”
4、《得配本草》:“制三黃、砒石。”
5、《本草求原》:“益精,通血脈,養肝,凡肝氣虛而滯,致經脈不調,崩中、帶下最宜。”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血瘀氣滯,月經不調,少腹作痛,常與當歸、川芎、香附等同用,以活血行氣而調經脈。
2、治血滯經閉,或產后惡露不行,瘀滯少腹疼痛,常與當歸、蒲黃、五靈脂等同用,以行瘀血。
3、治肝經熱盛,血逆于上,頭痛頭暈,心煩不寧。茺蔚子常與菊花、黃芩、夏枯草等同用,以平肝泄熱。
4、治肝熱上攻,目赤腫痛。茺蔚子常與青葙子、決明子等同用,以清肝明目。若時行熱病愈后,肝虛有熱,視力減弱,或生翳膜,常與枸杞子、生地、青葙子等同用,以養肝益精,清熱明目,如《審視瑤函》茺蔚子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在全株花謝、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曬干,打下果實,除去葉片、雜質。
炮制方法1、茺蔚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2、炒茺蔚子:取凈茺蔚子,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鼓起有爆裂聲時,取出,放涼。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粉末黃棕色至深棕色。外果皮細胞橫斷面觀略徑向延長,長度不一,形成多數隆起的脊,脊中央為黃色網紋細胞,壁非木化;表面觀類多角形,有條狀角質紋理,網紋細胞具條狀增厚壁。內果皮厚壁細胞斷面觀略切向延長,內壁極厚,外壁薄,胞腔偏靠外側,內含草酸鈣方晶;表面觀呈星狀或細胞界限不明顯,方晶明顯。中果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壁薄,細波狀彎曲。種皮表皮細胞類方形,壁稍厚,略波狀彎曲,胞腔內含淡黃棕色物。內胚乳細胞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2、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3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濃縮至約5ml,加在活性炭氧化鋁柱(活性炭0.5g;中性氧化鋁100-120目,2g;內徑為10mm)上,用乙醇3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水蘇堿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鹽酸-水(4∶1∶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小堅果長圓形,具三棱,長2-3mm,直徑1-1.5mm,上端平截,下端漸窄,有凹入的果柄痕。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有稀疏深色斑點。切面果皮褐色,胚乳、子葉白色,富油質,氣微、味苦。
以粒大、飽滿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5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