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菰,中藥名。為列當科植物野菰AeginetiaindicaL.的肉質(zhì)莖、花或全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咽喉腫痛,咳嗽,小兒高熱,尿路感染,骨髓炎,毒蛇咬傷,疔瘡。
中文名稱
野菰別名
土靈芝草、蔗寄生、金鎖匙、僧帽花、土地公拐、灌草菰、蛇箭草、白茅花、赤膊花、燒不死、煙管頭草、黃寄生、蛇頭子藥、廣寄生、蘇花、桿母花、管精花、酒壺嘴、馬口含珠、鴨腳板、煙斗花(廣西)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涼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主治 咽喉腫痛,咳嗽,小兒高熱,尿路感染,骨髓炎,毒蛇咬傷,疔瘡。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至30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漱口。
注意事項《江西草藥》:“本品有毒,內(nèi)服慎用。”
化學成分全株含野菰酸,野菰內(nèi)酯,β-谷甾醇,多烯酸E,芹菜素,β-谷甾基葡萄糖甙,β-胡蘿卜素,視黃醇,3,7-二甲基-9-(4-甲氧基-2,3,6-三甲苯基)-2,4,6,8-壬四烯酸乙酯,多烯酸D、F。
藥理作用抗腫瘤作用:在接種有1×105?methA瘤細胞的BALB/c荷瘤小鼠,腹腔注射野菰提取物2.5mg/kg。結(jié)果證明,對照組小鼠均在21d內(nèi)發(fā)生腹水瘤死亡。而野菰治療組小鼠均無死亡,且未見任何副反應。野菰提取物治療后的小鼠再次接種同抗原的methA瘤細胞均能繼續(xù)生存,而第2次接種異抗原methA瘤細胞則全部死亡。這表明野菰提取物能誘導小鼠產(chǎn)生抗原特異性腫瘤免疫物。體外試驗證明野菰提取物無細胞毒作用。
相關(guān)論述1、《南京民間藥草》:“根或花搗爛外敷,或用甘草作引子,煎水內(nèi)服,可治骨髓炎。”
2、《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咽喉腫痛。”
3、《杭州藥用植物志》:“治咳嗽及咽喉腫痛。”
4、《江西草藥》:“解毒消腫。”
5、《全國中草藥匯編》:“治扁桃體炎,咽喉炎,尿路感染,骨髓炎;外用治毒蛇咬傷。”
6、《浙江藥用植物志》:“治小兒高熱。”
7、《福建藥物志》:“解毒消腫,清熱利濕。主治肝炎,腎炎,哮喘;百日咳,鼻衄,脫肛,骨髓炎,疔,癤。”
臨床應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咽喉腫痛:野菰15-30g。水煎,沖冰糖或蜂蜜服,或鮮(野菰)全草搗汁,加醋適量漱口。(《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哮喘:野菰15g,黃酒酌量。水煎服。
3、治鼻衄:野菰15g,瘦豬肉酌量。水燉服。(2-3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4、治甲狀腺腫:灌草菰110g。燉豬小腸服。
5、治腸炎:灌草菰20g。水煎服。(4-5方出自《臺灣植物藥材志》)
6、治脫肛:野菰30g,豬大腸6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7、治子宮脫垂:鮮(野菰)花9g,加紅糖少許。搗爛,黃酒沖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8、治骨髓炎:野菰莖、花適量搗敷,并用野菰莖、花3-9g,和以等量甘草煎服。(《廬山中草藥》)
9、治淋濁,四肢無力:(野菰)全草30g。煮豬腳吃。(《湖南藥物志》)
10、治疔瘡:①(鮮)野菰花適量,麻油少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②鮮野孤、蜂蜜各適量,搗爛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5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