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樹果,中藥名。為藍果樹科植物喜樹CamptothecaacuminateDecne.的果實。分布于江蘇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和江西東南部均較常見。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癥之功效。用于食道癌,賁門癌,胃癌,腸癌,肝癌,白血病,牛皮癬,瘡腫。
中文名稱
喜樹果別名
旱蓮、旱蓮木、野芭蕉、水漠子、秋青樹、圓木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寒。脾、胃、肝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解毒,散結消癥。
主治用于食道癌,賁門癌,胃癌,腸癌,肝癌,白血病,牛皮癬,瘡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果實3-9g;或研末吞;或制成針劑、片劑。
注意事項內服不宜過量。
藥理作用1、抗腫瘤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喜樹堿無論在體內還是體外,均有顯著的抑制成纖維細胞增生的作用。
3、其他作用,喜樹堿對皰疹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4、體內過程,喜樹堿主要從膽汁排泄,也可從尿液排出。
5、毒性,喜樹堿能誘發染色體畸變,具有毒性。
相關論述《全國中草藥匯編》:“抗癌,清熱,殺蟲。主治胃癌,結腸癌,膀胱癌,慢性粒細胞白血??;外用治牛皮癬?!?/p>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療食管癌,賁門癌。
2、治療胃癌。
3、治療原發性肝癌。
4、治療銀屑病。
5、治療皮膚疣。
相關配伍1、治胃癌,直腸癌,肝癌,膀胱癌:喜樹果研末,每日1次,每次6g。(《辯證施治》)
2、治白血病:喜樹果30g,仙鶴草、鹿銜草、巖株、金銀花、鳳尾草各30g,甘草9g。水煎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果實于10-11月成熟時采收,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果實披針形,長2-2.5cm,寬5-7mm,先端尖,有柱頭殘基,基部變狹,可見著生在花盤上的橢圓形凹點痕,兩邊有翅。表面棕色至棕黑色,微有光澤,有縱皺紋,有時可見數條角棱和黑色斑點。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內有種子1粒,干縮成細條狀。氣微,味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5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