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為豆科扁豆屬植物植物扁豆 Dolichos lablab l.的種子。具有補脾止瀉,消暑化濕,和中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虛泄瀉,濕濁帶下,暑濕吐瀉,酒毒傷胃或魚蟹中毒等。
中文名稱
白扁豆拉丁文名
Lablab Semen Album別名
藊豆、白藊豆、南扁豆、南扁峨扁豆性味歸經
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白扁豆、炒白扁豆)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補脾止瀉,消暑化濕,和中解毒。
主治主要用于脾虛泄瀉,濕濁帶下,暑濕吐瀉,酒毒傷胃或魚蟹中毒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生品搗研水絞汁;或入丸、散。外用:搗敷。健脾止瀉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
注意事項陰寒內盛者忌用。
化學成分種子含蛋白質22.7g、脂肪1.8g、碳水化合物57g、鈣46mg、磷52mg、鐵1mg、植酸鈣鎂247mg、泛酸1232mg、鋅244mg。種子中含胰蛋白酶抑制物、淀粉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A及B,并含有對小鼠ColumbiasK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成分,這種活性成分在水溶的高分子部分和低分子部分中都有;尚含豆甾醇、磷脂〔主要是磷脂酸乙醇胺)、蔗糖、棉子糖、葡萄糖、淀粉、氰苷、酪氨酸酶。
藥理作用1、抑菌解毒的作用:100%煎劑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對食物中毒引起的嘔吐、急性胃腸炎等有解毒作用。
2、抗病毒的作用:對小鼠Columbia S.K病毒有抑制作用,其活性成分在水溶物的高分子和低分子部分中均有。
3、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冷鹽浸液對活性E玫瑰花環形成有促進作用。
4、對血凝的影響:白扁豆中含有對人紅細胞的非特異性凝集素,其具有某些球蛋白特性;但對牛、羊紅細胞并無凝集作用。
毒理作用白扁豆中含人紅細胞非特異性植物凝集素。其中不溶于水的凝集素為毒性成分,抑制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動物生長。另含有一種非競爭性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的酶,該酶10mg/kg使枸櫞酸血漿的凝固時間由20秒延長至60秒,加熱可降低該酶活性。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療兒童鉛吸收:以黨參、黃芪、陳皮、茯苓、白扁豆、當歸、白術、麥芽等藥物組方參芪散Ⅱ號,治療鉛吸收患兒有效。
2、治療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遲發性神經?。翰捎梦麽t常規療法(潑尼松、維生素B1胞二磷膽堿等),同時加服中藥參苓白術散并針刺、按摩,治療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遲發性神經病有效。
3、對實體瘤白血病在聯合化療中的減毒作用:滋陽回生丹膠囊由白扁豆、白術、黨參、甘草、黃芪等組成,具有對實體瘤白血病在聯合化療中的減毒作用。
4、此外,尚有用扁豆治療阿爾采默病、慢性胃炎、糖尿病等報道。
相關配伍1、白扁豆配藿香:白扁豆長于和中止瀉;藿香善于發散理氣。兩藥配伍,可增強解暑、和中、化濕的作用。適用于傷暑吐瀉等。
2、白扁豆配香薷:白扁豆甘溫,長于補脾和胃,芳香化濕消暑;香薷辛溫,善于發汗解表,芳香化濕祛暑。兩藥配伍,可增強化濕解暑的作用。適用于暑令外感于寒,內傷暑濕所致惡寒發熱,頭重身倦,脘痞吐瀉等。
3、白扁豆配山藥:白扁豆長于和中化濕;山藥善于補脾益陰。兩藥配伍,可增強健脾止瀉的作用。適用于脾虛泄瀉、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及婦女帶下等。
4、白扁豆配白術:白扁豆長于健脾養胃,化濕和中;白術善于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兩藥配伍,可增強健脾燥濕的作用。適用于脾虛濕盛,食少納呆,嘔吐泄瀉,苔膩脈緩等。
5、白扁豆配蒼術:白扁豆長于健脾化濕;蒼術善于燥濕健脾。兩藥配伍,可増強健脾燥濕,止帶的作用。適用于婦女脾虛濕盛,濕濁下注之白帶清稀量多,體倦乏力等。
6、白扁豆配白豆蔻:白扁豆長于解酒食毒,和中止瀉;白豆蔻善于化濕行氣,溫中止瀉。兩藥配伍,可增強解酒食毒,和中止瀉的作用。適用于酒食中毒,腹瀉腹痛等
7、白扁豆配蘆根:白扁豆長于健脾化濕,解藥食毒;蘆根善于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兩藥配伍,可增強解毒,止嘔的作用。適用于食河豚魚中毒,嘔吐泄瀉。
鑒別用藥1、白扁豆、扁豆衣、扁豆花:三者來源相同,均味甘、性微溫,同入脾、胃,皆能健脾和中,解暑化濕,用于脾虛有濕,暑濕內蘊,脾失運化之吐瀉、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證。然白扁豆功用較全面,健脾之力最強,化濕遜于扁豆衣,解暑不如扁豆花,故多用于脾虛有濕諸證。扁豆衣為白扁豆之干燥種皮,健脾和胃之力遜于白扁豆,但清暑利濕之功優于白扁豆,故適用于夏傷暑濕,濕邪偏重之嘔吐泄瀉。扁豆花為白扁豆之花,健脾祛濕之力遜于白扁豆,但解散暑邪之功優于白扁豆,適用于暑濕內蘊,暑重于濕。
2、白術與白扁豆:兩者均甘溫而入脾、胃,皆能健脾益氣,用于脾虛諸證。然白術味苦偏燥,補益力更強,善于燥濕利水,兼能固表止汗、安胎,適用于痰飲水腫,表虛自汗,脾虛胎動不安。白扁豆味輕氣薄,不燥不膩,補益作用雖不及白術,又有化濕解暑之功,適用于暑濕內蘊,脾失運化之吐瀉、食欲不振、體倦乏力。
3、香薷與白扁豆:兩藥均性微溫,同入胃經,皆能解暑化濕和中,用于暑濕內傷腹痛吐瀉。但香薷味辛入肺,又善于解表邪,適用于暑濕在表陰暑、之證。白扁豆味甘入脾,以補脾氣見長,適用于脾虛有濕證。
4、茯苓與白扁豆:兩藥均味甘,同入脾經,皆能健脾和中,用于脾虛諸證。然茯苓為利水滲濕藥,又歸心、脾經,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適用于水濕內停之水腫、泄瀉及痰飲等;兼能寧心安神,又用于心脾兩虛、心神不寧、失眠。白扁豆微溫入胃經,不燥不膩,又能解暑化濕,適用于暑濕內蘊,脾失運化之吐瀉等。
5、山藥與白扁豆:兩藥均能健脾益氣,且藥性平和,乃平補之品。但山藥兼能益氣養陰,用治消渴證,性澀能固腎,可治婦人帶下,非白扁豆所具;然白扁豆氣香能化濕為健脾除濕良藥,且能消暑解毒,又非山藥能及。
相關藥品四正丸、參苓健脾胃顆粒、止瀉靈顆粒、嬰兒健脾顆粒。
相關方劑香薷散(《和劑局方》)、參苓白術散(《和劑局方》)。
藥膳食療白扁豆粥:
1、功效:益氣健脾,主治慢性胃炎、食欲不振、大便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
2、原材料:白扁豆30g,黨參10g,粳米10g。
3、做法:將白扁豆、黨參洗凈,粳米淘洗干凈,濾去水分備用。取白扁豆、黨參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以剛沒過所有材料為度。用文火煎煮30分鐘左右,去渣取汁。最后加入淘洗好的粳米煮成稀粥。
4、用法:早、晚空腹食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9-10月種子成熟時,摘取莢果,剝出種子,曬干。
炮制方法1、白扁豆: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用時搗碎。
2、炒白扁豆:取凈白扁豆,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略具焦斑時,取出放涼。用時搗碎。炒白扁豆具健脾化濕功能,常用于脾虛泄瀉、白帶過多。
3、光白扁豆:取凈白扁豆,置沸水鍋內,至種皮微微鼓起又松軟時,迅速撈起,倒入冷水中,搓去種皮,干燥。
4、土白扁豆:取伏龍肝細粉置鍋內炒熱,加入凈白扁豆,炒至表面掛有土色,取出,篩去輔料,放涼。
5、麩炒白扁豆:取麩皮撒在搗鍋中,加熱至冒煙時,投入凈白扁豆,迅速翻炒,直至表面現黃褐色時,取出,篩去麩皮,放涼。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種子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0.8-1.3cm,寬6-9mm,厚約7mm。表面淡黃白色或淡黃色,平滑,稍有光澤,有的可見棕褐色斑點,一側邊緣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種阜。長7-10mm,剝去后可見凹陷的種臍,緊接種阜的一端有珠孔,另端有種脊。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子葉2片,肥厚,黃白色。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氣。以粒大、飽滿、色白者為佳。
飲片性狀1、白扁豆:參見藥材性狀。
2、炒白扁豆:形如白扁豆,表面微黃色,略帶焦斑,有香氣。
3、光白扁豆:為白扁豆的二片子葉,淡黃白色,角質。
4、土白扁豆:形如白扁豆,表面掛土色。
5、麩炒白扁豆:形如白扁豆,表面黃褐色,氣清香。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5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