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子,是中藥名。為楝科植物楝MeliaazedarachL.的果實。楝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廣西、云南,西至四川等地。川楝分布于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中文名稱
苦楝子別名
土楝實、苦心子、楝棗子、楝果子、土楝子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肝、胃經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行氣止痛,殺蟲。
主治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涂。行氣止痛炒用,殺蟲生用。
注意事項本品含有毒性成分(可能為毒蛋白),不宜過量及長期服用。內服量過大,可有惡心、嘔吐等副反應,甚至中毒死亡。
藥理作用抑菌作用。
相關論述1、《得配本草》:“泄陽明、厥陰之邪熱,專主中焦乳病。”
2、《嶺南采藥錄》:“煎水洗,能治手足爆圻及凍瘡等。”
3、《現代實用中藥》:“果實有收斂作用。治心腹疝痛,蛔蟲腹痛。果肉搗爛涂凍傷。”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療急性乳腺炎。
2、治療頭癬。
相關配伍1、治胃痛,肝氣不舒的胸脅痛、疝痛:苦楝子、延胡索各9g,水煎服。(《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頭瘡:苦楝子十四枚,杏仁七枚。上件藥炒令煙盡,搗羅為末。入膩粉半錢,更研令勻,以生油調涂。(《圣惠方》)
3、治瀉血不止:苦楝子炒黃,為末,蜜丸如桐子大。米飲下十丸至二十丸。(《衛(wèi)生易簡方》)
附注1、不良反應救治措施:中藥治療,早期可選用:(1)白糖水頻飲。(2)綠豆120g,煎汁內服。(3)甘草15-20g,水煎服。
2、注意品種差異,苦楝子毒性比川楝子大,內服時盡量避免使用或減少劑量使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冬兩季果實成熟呈黃色時采收,或收集落下的果實。曬干、陰干或烘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揀凈雜質。用時搗碎。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陰涼干燥處。防蛀,防霉。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核果長圓形至近球形,長1.2-2cm,直徑1.2-1.5cm。外表面棕黃色至灰棕色,微有光澤,干皺。先端偶見花柱殘痕,基部有果梗痕。果肉較松軟,淡黃色,遇水浸潤顯粘性。果核卵圓形,堅硬,具4-5棱,內分4-5室,每室含種子1顆。氣特異,味酸、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6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