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中藥名。為松科植物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赤松PinusdensifloraSieb.etZucc.、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等的花粉。馬尾松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油松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等地。赤松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南京一帶有栽培。黑松分布于遼寧、山東、江蘇等地;武漢、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具有祛風(fēng),益氣,收濕,止血之功效。常用于頭痛眩暈,泄瀉下痢,濕疹濕瘡,創(chuàng)傷出血。
中文名稱
松花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性溫。歸肝、胃經(jīng)毒性
無毒 《綱目》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fēng),益氣,收濕,止血。
主治頭痛眩暈,泄瀉下痢,濕疹濕瘡,創(chuàng)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沖服。外用:適量,干撒或調(diào)敷。
注意事項(xiàng)血虛、內(nèi)熱者慎服。
1、《本草衍義補(bǔ)遺》:“多食能發(fā)上焦熱。”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體弱便結(jié),溺黃者忌用。”
藥理作用抑制腫瘤細(xì)胞作用。
相關(guān)論述論松花粉潤心肺益脾氣的功效:葉天士:“松花,其主潤心肺者,飲食入胃,脾氣散精,輸于心肺。松花味甘益脾,氣溫能行,脾為胃行其津液,輸于心肺,所以能潤心肺也。益氣者,氣溫益肝之陽氣,味甘益脾氣之陰氣也。風(fēng)氣通肝,氣溫散肝,所以除風(fēng)。脾統(tǒng)血,味甘和脾,所以止血也。可以釀酒者,清香芳烈,宜于酒也。”(《本草經(jīng)解》)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胃脘痛:松花粉3g。沖酒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濕疹:松花粉、黃柏、苦參各60g,青黛15g,松香30g。先將前四味研為細(xì)末,再將松香熔化,同麻油調(diào)藥末,涂搽患處,每日1次。(《湖北中草藥志》)
3、治新生兒紅臀,小兒夏季汗疹:松花粉外撲,并保持局部干燥。(《浙江藥用植物志》)
附注同屬植物高山松PinusdensataMast.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思茅松PinuskesiyaRoyleexGord.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分布于四川、云南;華山松PinusarmandiiFranch.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及西藏。其花粉在產(chǎn)區(qū)亦作松花藥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春季開花期間采收雄花穗,晾干,搓下花粉,過篩,收取細(xì)粉,再曬。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略烘。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藥材性狀
本品為淡黃色的細(xì)粉,質(zhì)輕易飛揚(yáng),手捻有滑潤感,不沉于水。氣微香,味有油膩感。
以勻細(xì),色淡黃,流動(dòng)性較強(qiáng)者為佳。
2、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性狀”項(xiàng)。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6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