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中藥名。為珍珠貝科珠母貝屬動物合浦母貝、珠母貝、大珠母貝、長耳珠母貝或蚌科帆蚌屬動物三角帆蚌、冠蚌屬動物褶紋冠蚌、無齒蚌屬動物背角無齒蚌等貝殼中外套膜受刺激形成的珍珠。具有安神定驚,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心悸失眠,多夢健忘;高熱煩躁、神昏抽搐之急慢驚風,癲癇抽搐;目赤翳障,視物不清;諸瘡腫毒,潰久不斂;夢遺,滑精,白濁;皮膚色斑;跌打損傷,金瘡傷;腎虛耳聾,五心煩熱,盜汗;脾虛積熱,脘腹脹滿,氣逆嘔惡等。
中文名稱
珍珠拉丁文名
Margarita別名
真珠、蚌珠、真珠子、藥珠、珠子、濂珠性味歸經
味甘、咸,性寒;歸心、肝經藥材分類
動物醫保類型
醫保(珍珠粉)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安神定驚,明目去翳,解毒生肌。
主治主要用于治療心神不寧,心悸失眠,多夢健忘;高熱煩躁、神昏抽搐之急慢驚風,癲癇抽搐;目赤翳障,視物不清;諸瘡腫毒,潰久不斂;夢遺,滑精,白濁;皮膚色斑;跌打損傷,金瘡傷;腎虛耳聾,五心煩熱,盜汗;脾虛積熱,脘腹脹滿,氣逆嘔惡等。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每次0.3-1g,多入丸、散,不入湯劑。外用:研末干撒、點眼或吹喉。
禁忌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四環素類、異煙肼同用,形成絡合物,降低溶解度,影響吸收。
2、不宜與洋地黃同用,增強作用和毒性。
3、不宜與磷酸鹽(磷酸氯化喹啉、磷酸可待因等)、硫酸鹽(硫酸亞鐵、硫酸甲苯磺丁脲)等同用,可以產生沉淀,使療效降低。
4、不宜與小檗堿同用,容易降低療效。
注意事項1、須研成極細粉末應用,“否則傷人臟腑,外摻肌肉作疼”(《本草求真》)。
2、重墜之品,孕婦不宜;病不由火熱者勿用(《本草經疏》)。
3、瘡毒者內毒未凈,遂用珍珠“以生肌,轉難收口”(《本草新編》)。
化學成分含碳酸鈣,占90%以上;無機元素有Ca、Mn、Sr、Gu、Fe等;含一定量的有機物角殼蛋白及天門冬氨酸、蘇氨酸、亮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異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組氨酸、賴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多種氨基酸,以丙氨酸和甘氨酸含量最高,可達4.77mg/g和4.66mg/g左右。此外還含有卟啉類化合物(PFC),并從中得到單體成分PCM-1。
藥理作用1、抑制脂褐素和清除自由基作用:珍珠粉混懸液有抑制脂褐素和清除自由基作用。
2、抗腫瘤作用:珍珠粉提取物對實驗小鼠肉瘤細胞、肺癌細胞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可延長淋巴性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時間。
3、創傷修復作用:用珍珠膏可使家兔耳背實驗性創傷灶在12天內完全愈合,可見纖維素滲出,白細胞活躍。珍珠粉對兔眼角膜燙傷有治療作用。
4、其他作用:珍珠提取液對離體兔腸有抑制作用;珍珠粉有抗衰老、抗心率失常作用;其含有的碳酸鈣有中和胃酸作用,能緩解潰瘍之泛酸、胃痛。
相關論述1、《本草經集注》:治目膚翳。
2、《藥性論》:治眼中翳障自膜。亦能墜痰。
3、《海藥本草》:主明目,除面黯,止泄。合知母療煩熱消渴,以左纏根治小兒黑麩豆瘡入眼。
4、《日華子本草》:安心、明目。
5、《本草衍義》:小兒驚熱藥中多用。
6、《綱目》:安魂魄,止遺精、白濁,解痘疔毒。
7、《本草匯言》:鎮心,定志,安魂,解結毒,化惡瘡,收內潰破爛。
8、《本經逢原》:緞灰入長肉藥及湯火傷敷之。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大人驚悸怔忡,癲狂恍惚,神志不寧,及小兒氣血未定,遇觸即驚,或急慢驚風,癲癇搐搦:真珠一錢(研極細末),茯苓、鉤藤、半夏曲各-兩,甘草、人參各六錢(同炒黃,研極細末)。總和勻,煉蜜丸龍眼核大。每服一丸,生姜湯化下。(《本草匯言》)
2、治小兒驚啼及夜啼不止:真珠末、伏龍肝、丹砂各一分,麝香一錢。同研如粉,煉蜜和丸如綠豆大。候啼即溫水下一丸;量大小,以意加減。(《圣濟總錄》真珠丸)
3、治小兒中風,手足拘急:真珠末(水飛)一兩,石膏末一錢。每服一錢,水七分,煎四分,溫服,日三。(《圣惠方》)
4、治風痰火毒、喉痹,及小兒痰搐驚風:珍珠三分,牛黃一分。上研極細,或吹或摻;小兒痰,以燈心調服二、三分。(《醫級》珠黃散)
5、治口內諸瘡:珍珠三錢,硼砂、青黛各一錢,冰片五分,黃連、人中白各二錢(煅過)。上為細末,凡口內諸瘡皆可摻之。(《丹臺玉案》珍寶散)
6、治眼久積頑翳,蓋覆瞳人:真珠一兩,地榆三兩(銼)。以水二大盞,同煮至水盡,取出真珠,以醋浸五日后,用熱水淘令無醋氣,即研令極細。每以銅箸,取少許點翳上,以瘥為度。(《圣惠方》)
7、治風熱眼中生赤脈,沖貫黑睛,及有花翳:真珠一分,龍腦半分,琥珀一分,朱砂半分,硼砂二豆大。同細研如粉。每日三、五度,以銅箸取少許,點在眥上。(《圣惠方》真珠散)
8、治一切諸毒疽瘡,穿筋潰絡,爛肌損骨,破關通節,膿血淋漓,潰久不收之證:真珠一錢(研極細末),胞衣一具(烘燥,研極細末);白蠟一兩,豬脂油一兩,火上共熔化,和入胞衣末、真珠末,調勻。先以豬蹄湯淋洗毒瘡凈,將蠟油藥,輕輕敷上,再以鉛粉麻油膏藥貼之。(《本草匯言》油蠟膏)
9、治下疳皮損肉爛,痛極難忍,及諸瘡新肉已滿,不能生皮,又湯潑火燒皮損內爛,疼痛不止者:青缸花五分,珍珠一錢(研極細),真輕粉一兩。上三味共研千轉,細如飛面。凡下疳初起皮損,搽之;腐爛疼痛者,甘草湯洗凈,豬脊髓調搽;如諸瘡不生皮者,用此干摻。又婦人陰蝕瘡。亦可搽。湯潑火燒痛甚者,用玉紅膏調搽之。(《外科正宗》珍珠散)
10、治發斑:珠子七個研碎,用新水調勻服之。(《儒門事親》發斑藥)
相關配伍1、珍珠配生石膏:珍珠清心肝之火,鎮心安神定驚;生石膏,辛甘大寒,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內清肺胃之火,外解肌表之熱,兼治氣分實熱。二藥配伍,解熱鎮驚,治療小兒驚風抽搐。
2、珍珠配石決明:珍珠清心肝經之火,明目退翳;石決明咸寒,善清肝火,又補肝陰,為明目良藥。二藥配伍,研粉點眼,治療目赤翳障。
3、珍珠配冰片:珍珠清熱解毒,斂瘡生肌;冰片辛苦微寒,辛散苦泄,芳香走竄,內服開竅醒神,外用清熱生肌。二藥合用,研粉外敷,治療瘡瘍已潰,久不收口。
4、珍珠配水牛角:水牛角性寒,入營血,涼血解毒;珍珠鎮心定驚。二藥合用,共清心肝血熱,治療熱入心營,高熱神昏譫語,驚狂,小兒急驚等。
鑒別用藥1、珍珠與珍珠母:二者來源于同一動物,均為性寒、質重、沉降之品,有鎮心安神清肝明目退翳、斂瘡之功效,治療心悸失眠,心神不寧及肝火上攻之目赤腫痛,目生翳障,濕瘡潰爛等。然珍珠為動物體內的病理產物,其外貝殼的珍珠層亼藥方為珍珠母。珍珠重在鎮驚安神,用于治療心悸失眠,心神不寧及驚風,癲癇等神志失常之患,且斂瘡作用好,能夠生肌長肉;珍珠母重在平肝潛陽,多用于肝陽上亢、肝火上攻之頭暈目眩、目赤腫痛等,其安神、斂瘡作用均不及珍珠,且沒有生肌之效。
2、珍珠與磁石:二者均能重鎮安神,治療驚悸失眠、小兒驚風。然珍珠清熱墜痰,解毒斂瘡,去腐生新,偏于治療熱病驚癇,目赤翳障,口瘡,瘡瘍不斂;磁石補腎益精,鎮潛肝陽,納氣平喘,又治療肝陽上亢,腎不納氣,眩暈虛喘。
相關藥品珍珠散、牛黃降壓膠囊、珠珀驚風散。
相關方劑珍珠丸(《圣濟總錄》)、珠黃散(《醫級》)、治發斑藥方(《儒門事親》)。
藥膳食療慈禧珍珠茶:
1、功效:適用于面部皮膚衰老等、潤肌澤膚、美容養顏。
2、原材料:珍珠2g,茶葉適量。
3、做法:先將珍珠2g研磨成極細的粉,再用沸水沖泡茶葉2g。
4、用法:以茶汁送服珍珠粉,每隔10天服用1次。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天然珍珠,全年可采,以12月為多。從海中撈起珠蚌,剖取珍珠,洗凈即可。人工養殖的無核珍珠,在接種后2-3年采收的珍珠質量較佳。采收的適宜時間為秋末,因河蚌分泌珍珠質主要在4-11月。采收后及時將珍珠置于飽和鹽水中浸5-10min,洗去粘液,最后用清水洗凈即可。
炮制方法1、珍珠粉:
(1)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晾干,搗碎,研成極細粉。
(2)取凈碎珍珠置乳缽內,加入適量水研細,再加多量水,攪拌,傾出混懸液,下沉部分再按上法反復操作數次,直至研盡,合并混懸液,靜置后,分取沉淀,干燥,研散。
2、豆腐制珍珠:取原藥材,置布袋內,扎固,與豆腐同置鍋內加適量水煮2h,取出,洗凈,干燥,研成粗粉,反復水浸淘洗,除去懸浮物至水清,再水飛成極細粉。每珍珠100kg,用豆腐80kg。
3、煅珍珠:取凈珍珠,大小分開,置鐵鍋內,上面扣一碗,用中火加熱,煅至爆炸聲盡,取出,晾涼,水飛或研成極細粉。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本品呈類球形、長圓形、卵圓形棒形等,直徑1.5-8mm。表面類白色、淺粉紅色、淺黃色、淺藍色等,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澤。質堅硬,破碎面顯層紋。無臭,無味。
飲片性狀1、珍珠粉:為乳白色的極細粉,以舌舔之不具沙性,臭微,味淡。
2、豆腐制珍珠、煅珍珠:形同珍珠粉。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7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