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蝴蝶,中藥名。為紫葳科木蝴蝶屬植物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 (L.)Vent.的干燥成熟種子。常生長于海拔1000以下的山坡、溪邊、山谷或灌木叢中,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苦、甘,涼。有清肺利咽,疏肝和胃之功效。常用于肺熱咳嗽,喉痹,音啞,肝胃氣痛。
中文名稱
木蝴蝶拉丁文名
Oroxyli Semen別名
千張紙、毛鴉船性味歸經
味苦、甘,性涼;歸肺、肝、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木蝴蝶)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主治主要用于肺熱咳嗽,喉痹,音啞,肝胃氣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研末,1.5-3g。外用:敷貼;或研末撤患處。
注意事項尚不明確。
化學成分含脂肪油、黃芩苷元、木蝴蝶甲素、木蝴蝶乙素、特土苷、木蝴蝶苷A、木蝴蝶苷B、白楊素及苯甲酸等。
藥理作用木蝴蝶水煎劑對白內障形成過程中的代謝紊亂有阻止和糾正作用,可逆轉透明晶狀體的混濁率。木蝴蝶對胃壁黏膜有基因毒性和細胞增殖活性。
相關論述1、《滇南本草》:定喘,消痰,破蠱積,除血蠱、氣蠱之毒。又能補虛,寬中,進食。
2、《本草綱目拾遺》:治心氣痛,肝氣痛,下部濕熱。又項秋子云,凡癰毒不收口,以此貼之。
3、《現代實用中藥》:鎮咳,治百日咳及干性氣管炎。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喉痹音啞,肺熱咳嗽:本品苦甘寒涼,具有清肺熱,利咽喉之功效,為治咽喉腫痛之常用藥。多與玄參、麥冬、冰片等配伍,治療邪熱傷陰,咽喉腫痛,聲音嘶啞;本品又具清肺化痰止咳之功,常與桔梗、桑白皮、款冬花等配伍,用治肺熱咳嗽,或小兒百日咳,如止咳糖漿(《現代實用中藥》)。
2、肝胃氣痛:本品甘緩苦泄,入肝、胃二經,能疏肝和胃止痛,《本草綱目拾遺》單用本品研末,酒調送服,治療肝氣郁滯,肝胃氣痛,脘腹、脅肋脹痛等。
相關藥品保喉片、金嗓清音丸、金嗓散結丸(膠囊)、咽炎片、廣東涼茶。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10-12月采收成熟果實,曝曬至果實開裂,取出種子,曬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保存方法
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粉末黃色或黃綠色。種翅細胞長纖維狀,壁波狀增厚,直徑20-40μm。胚乳細胞多角形,壁呈念珠狀增厚。
2、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5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木蝴蝶苷B對照品、黃芩苷對照品,加甲醇分別制成每1ml含0.1mg和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醋酸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噴以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日光下顯相同的暗綠色斑點。
藥材性狀種子呈蝶形薄片,除基部外三面延長成寬大菲薄的翅,長5-8cm,寬3.5-4.5cm。表面淺黃白色,翅半透明,有絹絲樣光澤,上有放射狀紋理,邊緣多破裂。體輕,剝去種皮,有一層薄膜狀胚乳緊包子葉。子葉2枚,蝶形,黃綠色或黃色,長徑約1.5cm。氣微,味微苦。
飲片性狀木蝴蝶為蝶形薄片,白色半透明,有光澤,上有放射性紋理,質輕易裂,中部較厚,呈橢圓形淡黃棕色。內有種仁兩瓣,略似腎形,淡黃色。氣微,味微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7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