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中藥名。為桃金娘科丁子香屬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具有溫中降逆,溫腎助陽的功效。主治胃寒呃逆,脘腹冷痛,食少吐瀉,腎虛陽痿,腰膝酸冷,陰疽。
中文名稱
丁香拉丁文名
Caryophylli Flos別名
丁子香、支解香、瘦香嬌、雄丁香、公丁香、如宇香、索瞿香、百里馨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丁香)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溫中降逆,溫腎助陽。
主治1、胃寒呃逆、脘腹冷痛、食少吐瀉:丁香辛溫芳香,能溫中降逆,散寒止痛,為治療胃寒呃逆、嘔吐之要藥。
2、腎陽不足所致陽痿、精冷、腰膝酸冷:丁香能入腎助陽。
3、陰證腫瘍及腹中冷痛:本品有溫通經絡、活血消腫作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敷貼。
不良反應1、丁香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過量服用丁香或丁香油,控制劑量可以預防中毒。
2、丁香的中毒癥狀表現為呼吸抑制、昏睡、下肢麻痹、嘔吐、尿失禁并常有血尿,嚴重可致死亡。
3、中毒救治:早期催吐、洗胃,內服乳汁、雞蛋清或5%活性炭混懸液;補液及維生素C;消化道癥狀嚴重時,可用阿托品;出血情況明顯者,點滴液中加入維生素K或口服止血敏;呼吸困難、嗜睡給予中樞興奮劑;尿血、蛋白尿可于點滴液中加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禁忌1、中藥配伍禁忌:畏郁金,不宜同用。
2、中西藥配伍禁忌:不宜與組胺、氯化鋇、乙酰膽堿、利舍平等藥合用。
注意事項熱病及陰虛內熱者禁服。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16%-19%,油中主要成分是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微量成分有丁香烯醇、庚酮、水楊酸甲脂、α-丁香烯、胡椒酚、苯甲醇、苯甲醛等。
藥理作用丁香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對胃黏膜損傷的保護、止瀉、利膽、抗缺氧、抗凝血、抗突變、抑菌殺蟲作用。
毒理作用丁香油小鼠灌胃的LD50為1.6g/kg。丁香油5g/kg給大灌服,可發生吐瀉后死亡。尸檢發現胃腸粘膜有潰瘍、出血、肝腎瘀血及濁腫,部分肝細胞壞死。大鼠灌服丁香油酚的LD50為19.3g/kg。
相關論述1、《藥性論》:“治冷氣腹痛。”
2、《日華子》:“治口氣、反胃,鬼疰蠱毒,及療腎氣奔豚氣,陰痛,壯陽,暖腰膝,治冷氣,殺酒毒,消痃癖,除冷勞。”
3、《綱目》:“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
4、《本草正》:“溫中快氣,治上焦呃逆,除胃寒瀉痢,堅牙齒及婦人七情五郁。”
5、《本草匯》:“治胸痹、陰痛,暖陰戶。”
6、《醫林纂要·藥性》:“補肝潤命門,暖胃去中寒,瀉肺散風濕。”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虛寒呃逆,配柿蒂、人參、生姜,如《癥因脈治》丁香柿蒂湯。
2、治胃寒停飲嘔吐,配半夏以化飲降逆止嘔。
3、治脾胃虛寒、吐瀉食少,配砂仁、白術,以溫中健脾。
4、治寒濕傷中,清氣不升,濁氣不降致上吐下瀉,見心腹冷痛,面青肢冷,配良姜、肉桂、胡椒,加強溫里散寒止痛之功。
5、治腎陽不足所致陽痿精冷,腰膝酸冷,配附子、肉桂、巴戟天等同用。
6、治陰證腫瘍及腹中冷痛,配肉桂研粉置膏藥中貼患處,有溫通經絡、活血消腫作用。
相關配伍1、丁香配人參:丁香辛溫氣香,主入脾、胃經,以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為專長;人參甘溫,入脾、肺經,善于補脾調中,鼓舞脾氣,助生化之源,為補脾要藥。兩藥配伍,可增強益氣健脾,調中止嘔的作用。適用于胃虛呃逆。
2、丁香配砂仁:丁香辛溫氣香,主入脾胃經,以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為專長;砂仁善于化濕行氣,溫中止瀉。兩藥配伍,可增強溫中行氣,止嘔止瀉的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寒,濕阻氣滯所致脘腹冷痛,食少吐瀉等。
3、丁香配半夏:丁香長于溫中降逆,為降逆止呃的要藥;半夏善于降逆和胃止嘔。兩藥合用,增強了溫中降逆,和胃止嘔的功效。適用于胃寒嘔吐者。
5、丁香配吳茱萸:丁香長于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吳茱萸善于疏肝解郁,溫中下氣兩藥配伍,可增強溫中散寒,下氣止嘔的作用。適用于胃寒呃逆,脘腹冷痛等。
6、丁香配肉桂:丁香長于溫中降逆,為降逆止呃的要藥,又兼入腎經,有補腎助陽之效;肉桂辛甘大熱,有溫補肝腎,補火助陽之效,為補火助陽的要藥。兩藥配伍,可增強溫腎助陽起痿的作用。適用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陽痿宮冷,腰膝冷痛等。
7、丁香配巴戟天:丁香入腎經,有補腎助陽之效;巴戟天甘溫,主入腎經,善于補腎助陽益精,有補腎壯陽之功。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腎助陽的作用。適用于陽痿宮冷,腰膝冷痛等。
鑒別用藥1、丁香與小茴香:二者皆辛香溫散,均能散寒理氣止痛,治脘腹冷痛脹滿。但小茴香又長于暖肝溫腎和中,善治寒疝腹痛、睪丸偏墜、少腹冷痛及經寒痛經;丁香則長于溫中降逆,又兼溫腎助陽,善治虛寒呃逆及腎虛陽痿宮冷。
2、丁香與吳茱萸:兩藥皆辛溫,歸脾、胃、腎經,均具溫中散寒,溫腎助陽之功,同可用治中焦虛寒所致脘腹冷痛、嘔吐、瀉泄等。不同點為:吳茱萸又歸肝經,且有小毒,又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郁滯,為治肝寒氣滯諸痛的要藥;尚可助陽止瀉,善治脾腎陽虛,五更泄瀉。丁香長于溫中降逆,善治虛寒呃逆及腎虛陽痿宮冷之證。
相關藥品丁蔻理中丸、六應丸、痧藥、瀉定膠囊。
相關方劑丁香散(《圣惠方》)、丁香脾積丸(《和劑局方》)、桂香丸(《三因方》)、香棱丸(《濟生方》)、丁萸理中湯(《醫宗金鑒》)。
藥膳食療丁香雪梨湯:
1、功效:溫中祛寒、暖胃止嘔。適用于妊娠嘔吐屬脾胃虛寒者。癥見妊娠期間,惡心嘔吐,口淡流涎,食少脘脹,舌淡紅、苔薄白。
2、原材料:丁香4粒。大雪梨1個,冰糖適量。
3、做法:丁香洗凈瀝干水、研末,雪梨洗凈,挖出核和心,塞入丁香封好放入燉盅內,加少許的水和冰糖適量,置鍋內,用文火燉1小時,即可食用。
4、用法:隨意服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當花蕾由綠色轉紅時采摘,曬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陰涼干燥處。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萼筒中部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有較厚角質層。皮層外側散有2-3列徑向延長的橢圓形油室,長150-200μm;其下有20-50個小型雙韌維管束,斷續排列成環,維管束外圍有少數中柱鞘纖維,壁厚,木化。內側為數列薄壁細胞組成的通氣組織,有大型腔隙。中心軸柱薄壁組織間散有多數細小維管束,薄壁細胞含眾多細小草酸鈣簇晶。
粉末暗紅棕色。纖維梭形,頂端鈍圓,壁較厚。花粉粒眾多,極面觀三角形,赤道表面觀雙凸鏡形,具3副合溝。草酸鈣簇晶眾多,直徑4-26μm,存在于較小的薄壁細胞中。油室多破碎,分泌細胞界限不清,含黃色油狀物。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5ml,振搖數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丁香酚對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含16μ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花蕾略呈研棒狀,長1-2cm。花冠圓球形,直徑0.3-0.5cm,花瓣4,覆瓦狀抱合,棕褐色或黃褐色,花瓣內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見眾多黃色細粒狀的花藥。萼筒圓柱狀,略扁,有的稍彎曲,長0.7-1.4cm,直徑0.3-0.6cm,紅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質堅實,富油性。氣芳香濃烈,味辛辣,有麻舌感。以個大粗壯、鮮紫棕色、香氣濃郁、富有油性者為佳。
常見偽品偽品:
肉桂子(桂子):為樟科植物桂樹CinnamomumcassiaPresl帶宿萼的未成熟果實。略呈倒卵形,長0.5-1.2cm,宿萼杯狀,直徑4-6mm,邊緣具不明顯的6淺裂,表面暗棕色,有皺紋,下部延長為萼筒,有的具果柄。宿萼內有橢圓形的幼果,黃棕色,頂端稍平截,上有微突的花殘基。氣香,味辣。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7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