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涎香,中藥名。為抹香鯨科抹香鯨屬動物抹香鯨Physeter catodon Linnaeus[P.macrocephalus Linnaeus的腸內異物如烏賊口器和其他食物殘渣等刺激腸道而成的分泌物。具有止咳化痰,消積,利水的功效。主治喘咳,胸悶,癥瘕積聚,心腹疼痛,神昏,淋證。
中文名稱
龍涎香別名
龍涎、龍泄、龍腹香、鯨涎香性味歸經
味甘、酸、澀,性溫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抹香鯨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數量稀少,禁止濫捕。目錄
- 功效作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止咳化痰,消積,利水。
主治喘咳,胸悶,癥瘕積聚,心腹疼痛,神昏,淋證。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3-1g。
化學成分抹香鯨的分泌物約含25%的龍涎香醇以及二氫-γ-紫羅蘭酮,α-龍涎香八氫萘醇,龍涎香醛,γ-環高香葉氯代物,降龍涎醚等。還含糞甾醇,表糞甾醇,膽甾醇。另含砷化合物:肌肉、肝、腎、肺等組織中有二甲基次胂酸鹽和含砷的甜菜堿,三甲基胂丙酸酯,肝、腎、肺中含有砷膽堿和鈣、鎂、磷、銅、鎵、鋅、鋁、錳、鍶、鈮、鉻、銅、鎳、鈦、鎢等。
相關論述1、《綱目拾遺》:“《臺灣府志》云:止心痛,助精氣。”“活血,益精髓,助陽道,通利血脈。廖永言驗方云:利水通淋,散癥結,消氣結,逐勞蟲。”“周曲大云:能生口中津液,凡口患干燥者,含之能津流盈頰。”
2、《中國藥用海洋生物》:“化痰,散結,利氣,活血。用于喘咳氣逆,氣結癥積,心腹疼痛,神昏胸悶。”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捕殺后,收集腸內分泌物,經干燥后即成蠟狀的硬塊。剛從動物體內取出時有惡臭,但到一定時間卻發出一種特殊的土香氣。其腸中分泌物也能排出體外,漂浮于海面,可從海面上撈取。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本品呈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灰褐色、棕褐色或黑棕色,常附著白色點狀有顏色深淺相間的不規則的弧形層紋和白色點狀或片狀斑。少數呈灰褐色的可見墨魚嘴樣角質物嵌于其中。遇熱軟化,加溫熔融成黑色黏性油膏狀,微具特殊的香氣,微腥,味帶甘酸。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8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