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茅草,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香茅Cymbopogoncitratus(DC.)Stapf的全草。我國華南、西南、福建、臺灣地區有栽培。具有祛風通絡,溫中止痛,止瀉之功效。用于感冒頭身疼痛,風寒濕痹,脘腹冷痛,泄瀉,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香茅草別名
香茅、檸檬草、大風茅、檸檬茅、茅草茶、姜巴茅、姜草、香巴茅、香茅草、風茅草、姜巴草。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歸肺、膀胱、胃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通絡,溫中止痛,止瀉。
主治用于感冒頭身疼痛,風寒濕痹,脘腹冷痛,泄瀉,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水煎洗或研末敷。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藥理作用1、抗菌作用。
2、抗炎、降壓等作用。
3、抗癌作用。
4、抗誘變作用。
5、對平滑肌的作用。
6、降血糖作用。
7、其他作用,鎮痛,抗線蟲,殺螨,殺蠅。
相關論述《廣東中藥》:“祛風消腫。主治頭暈頭風,風疾,鶴膝癥,止心痛。”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風寒濕全身疼痛:香茅0.5kg。煎水洗澡。(《四川中藥志》1960年)
2、治骨節疼痛:茅草茶、石蠟(即辣子青藥)、土荊芥各30g。搗絨加酒少許,炒熱包痛處。
3、治胃痛:茅草茶30g。煎水服。(2-3方出自《貴州草藥》)
附注香茅根亦入藥,用于心氣痛。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1、治風寒濕全身疼痛:香茅0.5kg。煎水洗澡。(《四川中藥志》1960年)
2、治骨節疼痛:茅草茶、石蠟(即辣子青藥)、土荊芥各30g。搗絨加酒少許,炒熱包痛處。
3、治胃痛:茅草茶30g。煎水服。(2-3方出自《貴州草藥》)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全草長可達2m,稈粗壯,節處常被蠟粉。葉片條形,寬約15mm,長可達1m,基部抱莖;兩面粗糙,均呈灰白色;葉鞘光滑;葉舌厚,鱗片狀。全體具檸檬香氣。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8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