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中藥名。為胡麻科芝麻屬植物芝麻Sesamum indicum L.的黑色種子。具有補益精血,潤燥滑腸的功效。主治須發早白,頭暈眼花,婦女產后乳少,風痹,血虛津枯,腸燥便秘等。
中文名稱
黑芝麻拉丁文名
Sesami Semen Nigrum別名
胡麻、巨勝、狗虱、鴻藏、烏麻、烏麻子、油麻、黑脂麻、巨肚子、小胡麻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肝、腎、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黑芝麻、炒黑芝麻)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補益精血,潤燥滑腸。
主治主要用于須發早白,頭暈眼花,婦女產后乳少,風痹,血虛津枯,腸燥便秘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浴或搗敷。
注意事項脾弱便溏者勿服。
化學成分種子含脂肪油,為油酸、亞油酸、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二十四烷酸、二十二烷酸的甘油酯、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維生素E,植物甾醇、卵磷脂、葉酸,尚含脂麻苷、蛋白質,車前糖、芝麻糖、磷,鉀,細胞色素、多量草酸鈣。
藥理作用1、抗衰老作用:黑芝麻可使衰老現象推遲發生,肝臟和睪丸中脂褐質水平降低,而血漿中維生素E含量增高。
2、抑制腎上腺皮質功能:黑芝麻油0.2mg/100g,可增加腎上腺中維生素C及膽甾醇的含量,腎上腺皮質功能受到某種程度的抑制。
3、降血糖作用:黑芝麻種子提取物,可降低血糖,并增加肝糖元及肌糖元含量,但大劑量應用則降低糖元含量。
4、興奮子宮的作用:黑芝麻全草水提取物對子宮有興奮作用。
5、消炎的作用:新鮮滅菌的麻油涂布皮膚黏膜,有減輕刺激、促進炎癥恢復等作用。
6、降膽固醇的作用:所含亞油酸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
7、此外,黑芝麻油有增加血細胞容積傾向、滋養、通便、抑制不飽和脂肪酸酶、芝麻素對不飽和脂酸酶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1、《本草匯言》:多服令人腸滑,緣體質多油故也,宜蒸熟食之良。生食者發痰生蟲脫發,炒食者發熱燥血。留心者,當斟酌行之,有不勝其用矣。
2、《本草經疏》:氣味和平,不寒不熱,益脾胃,補肝腎之佳谷也。劉河間云:麻、木谷而治風,又云:治風先治血,血活則風去。胡麻入肝益血,故風藥中不可闕也。
3、《本草新編》:(烏芝麻)入腎經,并通任督之脈,功擅黑須。凡黑須鬢之藥,缺烏芝麻則不成功。蓋諸藥止能補腎,而不能通任督之絡也,唇口之間,正任督之路,烏芝麻通任督,而又補腎,且其汁又黑,所以取效神也。但功力甚薄,非久服多服,益之以補精之味,未易奏功。或問,烏芝麻之黑須鬢,神農未書,本草不志,何吾子創言之乎?曰:烏芝麻之變白,予親試而驗;其有不驗者,乃不慎色之故。余年四十早衰須髯半白,服烏芝麻重黑,后因變亂,不慎酒色復白。可見服烏芝麻,必須斷欲,不可歸咎烏芝麻之無效驗。
4、《馮氏錦囊》:甘寒而滑利,故主胞衣不下及利大腸,生者其氣更寒,故能解毒涼血,摩瘡腫,生禿發。
5、《本草求真》:胡麻,本屬潤品,故書載能填精益髓。又屬味甘,故書載能補血、暖脾、耐饑。凡因血枯而見二便艱澀,須發不烏,風濕內乘,發為瘡疥,并小兒痘疹變黑歸腎,見有燥象者,宜以甘緩滑利之味以投。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肝腎不足,時發目疾,皮膚燥澀,大便閉堅:桑葉(經霜者,去梗筋,曬枯)、黑芝麻(炒)等分。為末,以糯米飲搗丸(或煉蜜為丸)。日服四五錢,勿間斷,自效。(《醫級》桑麻丸)
2、治風虛濕痹,腳膝無力,筋攣急痛:巨勝(炒)三升,薏苡仁一升,生干地黃(切)半升。上以生絹袋盛,用酒二升浸,經三五宿,任性暖服之。(《食醫心鏡》巨勝酒)
3、治風眩,能返白發:為黑巨勝子、白茯苓、甘菊花各等分,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錢,清晨白湯下。(《醫燈續焰》巨勝丸)
4、治婦人乳少:脂麻炒研,入鹽少許食之。(《綱目》引唐氏方)
5、治大便秘結,胃實能食,小便熱赤者:芝麻四兩(研取汁),杏仁四兩(去皮、尖,研如泥),大黃五兩,山梔十兩。上為末,煉蜜人麻汁,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白湯下。(《景岳全書》麻仁丸)
6、治胎孕足月,過期不產:用胡麻蒸熟,日服三合,干嚼化,白湯送下。不惟善能催生下胞平速,且無一切留難諸疾。(《方脈正宗》)
7、治卒腰痛,連腳膝疼:胡麻(新者)三合,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上件藥,熬胡麻令香,同搗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8、治小兒天火丹,發遍身赤如絳色,油麻五分,生鯽魚半斤。上藥搗如泥,涂在丹上,燥復涂之。(7、8方出自《圣惠方》)
9、治疬瘍風:油麻不拘多少(凈擇,生用)。上一味,取半合,生細嚼,用熱酒三合至五合下,每空心午時夜臥各一服,漸加一合,服一百日疾愈。(《圣濟總錄》油麻散)
10、治小兒瘰疬:脂麻(炒)、連翹(微炒)等分。共為末,頻頻食之。(《簡便單方》)
11、治痔疾:胡麻去皮,九蒸暴,白茯苓去皮,入少白蜜為美,雜胡麻食之甚美,如此服食多日,氣力不衰而痔漸退。(《古今醫統》茯苓面)
12、治白癜風:黑油麻一大升,生地黃五大兩,桃仁(去兩仁、皮尖,熬)三十枚。上三味,先退去油麻皮蒸之,日暴干,又蒸之,如此九度訖。又暴取干,搗令極碎。然后搗地黃、桃仁,羅之,即總相和,加少蜜令相著。一服一匙,日再服,和酒吃,空吃亦得,兼食諸肺尤妙。忌蕪黃、熱面、豬、蒜、油膩等。(《外臺》引《廣濟方》)
13、治大風癩疾:胡麻半斤,天麻二兩,乳香三分(別研)。上三味,搗羅二味為細散,入乳香和勻。每服二錢匕,用荊芥、臘茶調下。慎房室、鹽、酒一百日。(《圣濟總錄》胡麻續肌散)
相關配伍1、黑芝麻配何首烏:黑芝麻甘潤而平,長于補益肝腎,益精養血;何首烏甘澀微溫,善于補益精血,固腎烏發。兩藥配伍,可增強補益肝腎,固腎烏發的作用。適用于肝腎不足,精血虧虛引起的須發早白,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夜尿頻多等。
2、黑芝麻配威靈仙:黑芝麻長于補益精血而祛風除痹;威靈仙善于祛風除濕而通絡止痛。兩藥配伍,可補益精血,可使血行而風自滅。適用于風濕痹癥尤以風痹為佳。
3、黑芝麻配薏苡仁:黑芝麻長于補益精血而祛風除痹;薏苡仁善于利水滲濕而舒筋除痹。兩藥配伍,可具有補益精血,祛風除濕的作用。適用于老人風痹虛弱,四肢無力,腰膝疼痛等。
4、黑芝麻配肉蓯蓉:黑芝麻補益精血,潤燥滑腸;肉蓯蓉溫腎助陽,潤腸通便。兩藥配伍,可增強潤燥滑腸通便的作用。適用于血虛津枯之腸燥便秘等。
鑒別用藥1、生芝麻與炒芝麻:黑芝麻現有生芝麻與炒芝麻兩種,但生芝麻已很少用,一般多用炒芝麻。古代醫家認為生芝麻能滑痰,涼血解毒,可治小兒瘰疬,浸淫惡瘡,小兒頭瘡。炒芝麻香氣濃郁,善補益肝腎,填精補血,潤腸通便,用于肝腎精血不足之頭暈眼花,須發早白或脫發,婦人乳少,腸燥便秘。
2、桑椹與黑芝麻:兩者均味甘歸肝腎經,皆能補肝腎、潤腸燥,治肝腎虧虛之頭暈眼花、須發早白及腸燥便秘。然桑椹兼歸心經,性寒而甘甜可口,功偏補陰生津,兼能補心血,又治津傷口渴、陰虛消渴及陰血虧虛之失眠多夢。黑芝麻性平而甘香可口,善于補精血,潤腸之力更強,故治精血虧虛及腸燥便秘。
3、火麻仁與黑芝麻:兩者均為富含油脂的種子類藥物,味甘性平歸大腸經,皆善潤腸通便、養血,治血虛津枯、腸燥便秘。然火麻仁兼歸脾經,補虛力稍遜,為潤下要藥,又治胃腸燥結、脾約便秘。黑芝麻又入肝腎經,長于補益精血,兼能烏發明目,又治肝腎不足、須發早白、頭暈眼花。
相關藥品遐齡顆粒、首烏丸、健延齡膠囊。
相關方劑黑芝麻粥(《錦囊秘錄》)。
藥膳食療首烏芝麻茶:
1、功效:補肝腎、益精血,預防白發、掉發。
2、原材料:制何首烏15g,黑芝麻粉10g。
3、做法:何首烏洗一下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煮開后轉小火再煮20分鐘,濾渣后加入黑芝麻調勻即可飲用。
4、用法:隨意飲之。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8、9月間果實呈黃黑色時采收,割取全草,捆成小把,頂端向上,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曬干。
炮制方法1、黑芝麻: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用時搗碎。
2、炒黑芝麻:取凈黑芝麻,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有爆裂聲,并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炒黑芝麻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種子呈扁卵圓形,長約3mm,寬約2mm。表面黑色,平滑或有網狀皺紋。尖端有棕色點狀種臍。種皮薄,子葉2,白色,富油性。氣微,味甘,有油香氣。以色黑、飽滿、粒勻、味香濃、無雜質者為佳。
飲片性狀1、黑芝麻:參見藥材性狀。
2、炒黑芝麻:形如黑芝麻鼓起,有的可見爆裂痕,有焦香氣。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9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