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中藥名。為三白草科蕺菜屬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肺癰吐膿,肺熱咳嗽,熱毒瘡癰,濕熱淋證,濕熱瀉痢。
中文名稱
魚腥草拉丁文名
Houttuyniae Herba別名
岑草、蕺、菹菜、紫背魚腥草、紫蕺、菹子、側耳根、九節蓮、折耳根、肺形草、臭腥草性味歸經
味辛,性微寒;歸肺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干魚腥草、鮮魚腥草)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
主治1、肺癰吐膿,肺熱咳嗽:本品寒能泄降,辛以散結,主入肺經,以清解肺熱見長,又具消癰排膿之效,故為治肺癰之要藥。
2、熱毒瘡癰:本品辛寒,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消癰排膿,亦為外癰瘡毒常用之品。
3、濕熱淋證:本品有清熱除濕,利水通淋之效,善清膀胱濕熱,用治小便淋瀝澀痛。
4、本品又能清熱止痢,還可用治濕熱瀉痢。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15-25g。鮮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不良反應1、副作用比較輕微,少數病人服藥后偶可出現頭暈、胃部不適、心窩部燒灼感等;口服有魚腥味;肌注時少數病人局部疼痛;陰道給藥時,個別病人出現陰道充血。
2、停藥后均能自行消失。但亦有報道,應用魚腥草注射液可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3、中毒解救的一般方法為:對于出現過敏性休克者,應立即吸氧;肌內注射腎上腺素1mg,樟腦磺酸鈉2毫升;10%葡萄糖酸鈣10毫升加等量5%-25%葡萄糖溶液緩慢靜脈注射;多巴胺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靜脈點滴。
注意事項本品含揮發油,不宜久煎。虛寒證及陰證瘡瘍忌服。
化學成分本品含魚腥草素、揮發油、蕺來堿、槲皮苷、氯化鉀等。
藥理作用魚腥草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甲型鏈球菌、流感桿菌、卡他球菌、傷寒桿菌以及結核桿菌等多種革蘭陽性及陰性細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用乙醚提取的非揮發物,還有抗病毒作用。本品能增強白細胞吞噬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力并有抗炎作用。所含槲皮素及鉀鹽能擴張腎動脈,增加腎動脈血流量,因而有較強的利尿作用。此外,還有鎮痛、止血、促進組織再生和傷口愈合以及鎮咳等作用。
相關論述1、《本草經疏》:“治痰熱壅肺,發為肺癰吐膿血之要藥。”
2、《日華子本草》:“淡竹筒內煨,敷惡瘡白禿。”
3、《履巉巖本草》:“大治中暑伏熱悶亂,不省人事。”
4、《滇南本草》:“治肺癰咳嗽帶膿血,痰有腥臭,大腸熱毒,療痔瘡。”
5、《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乳腺炎,蜂窩織炎,中耳炎,腸炎。”
6、《醫林纂要》:“行水,攻堅,去瘴,解暑。療蛇蟲毒,治腳氣,潰癰疽,去瘀血。”
7、陳念祖:“生搗治嘔血。”
8、《分類草藥性》:“治五淋,消水腫,去食積,補虛弱,消膨脹。”
9、《嶺南采藥錄》:“葉:敷惡毒大瘡,能消毒;煎服能去濕熱,治痢疾。”
10、《現代實用中藥》:“生葉:烘熱外貼,為發泡藥,可治瘡癬。凡疥癬腫脹,濕疹,腰痛等可作浴湯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絞痛發作。”
11、《中國藥植圖鑒》:“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劑。”
12、《常用中草藥手冊》:“消炎解毒,利尿消腫。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膿瘍,尿路炎癥及其它部位化膿性炎癥,毒蛇咬傷。”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痰熱壅肺,胸痛,咳吐膿血,常與桔梗、蘆根、瓜蔞等藥同用;治肺熱咳嗽,痰黃氣急,常與黃芩、貝母、知母等藥同用。
2、治外癰瘡毒,常與野菊花、蒲公英、金銀花等同用;亦可單用鮮品搗爛外敷。
3、治小便淋瀝澀痛,常與車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藥同用。
相關配伍1、魚腥草配桑白皮:二者均入肺經,魚腥草長于清肺熱、解肺毒、消肺癰、排肺膿;桑白皮善瀉肺中邪熱,且有降氣平喘之功。二者配用,既能清解肺中邪熱郁毒、排膿消癰,又可降氣平喘。適用邪熱壅肺之喘咳、肺癰等。
2、魚腥草配蚤休:二者均有清熱解毒消腫之功效,均為瘡家要藥,且魚腥草善消癰排膿。二者相配使用,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作用明顯加強。適用于癰腫瘡毒之證。
鑒別用藥1、蒲公英與魚腥草:兩藥均性寒,皆能清熱解毒,消癰,利濕通淋,主治癰腫瘡毒、各種內癰、濕熱淋證等。然蒲公英苦甘而寒,歸肝胃經,清熱解毒之力更強,兼散滯氣、通乳,故最善治乳癰;又能清肝明目,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魚腥草辛而微寒,專入肺經,消癰排膿之力更強,以清肺見長,為治肺癰吐膿之要藥,亦常用治肺熱咳嗽;又能清熱止痢,可用治濕熱瀉痢。
2、蘆根與魚腥草:兩藥均性寒歸肺經,功能清肺排膿,利尿通淋,主治肺熱或風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澀痛、小便短赤等。然蘆根甘寒質輕,又歸胃經,作用較緩,善清肺胃之熱而兼透散,又有生津除煩止渴、清胃止嘔之功,故用治熱病煩渴、胃熱嘔噦、麻疹不透等。魚腥草辛而微寒,專入肺經,作用較強,尤以清肺見長,善消癰排膿,又能清熱止痢,故為治肺癰吐膿之要藥,亦常用治肺熱咳嗽、濕熱瀉痢。
相關藥品解熱清肺糖漿、復方魚腥草片、急支糖漿、清熱去濕茶、祛痰靈口服液。
藥膳食療魚腥草拌萵筍:
1、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排膿。適宜于尿路感染、肺膿瘍患者。
2、原材料:鮮魚腥草100g,萵筍5g,蔥、姜、蒜、醬油、醋、味精等適量。
3、做法:將魚腥草拆去雜質老根,淘洗干凈,用沸水略焯后撈出。加1克食鹽拌勻、腌漬待用。鮮萵筍去皮切成3-4cm的節,再切成細絲,用鹽少許腌漬、瀝水待用。萵筍絲放入盤內,加入魚腥草、醬油、味精、麻油、醋姜末、蔥花、蒜末和勻入味即成。
4、用法:佐餐食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季生長茂盛、花穗多時采割,除去雜質,干燥。或鮮用。
炮制方法鮮魚腥草除去雜質。干魚腥草除去雜質,迅速洗凈,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置干燥處。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粉末灰綠色至棕色。油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8-104μm,內含黃色油滴。非腺毛1-16細胞,基部直徑12-104μm,表面具線狀紋理。腺毛頭部2-5細胞,內含淡棕色物,直徑9-34μm。葉表皮細胞表面具波狀條紋,氣孔不定式。草酸鈣簇晶直徑可達57μm。
2、取干魚腥草粉末適量,置小試管中,用玻棒壓緊,滴加品紅亞硫酸試液少量至上層粉末濕潤,放置片刻,自側壁觀察,濕粉末顯粉紅色或紅紫色。
3、取干魚腥草25g(鮮魚腥草125g)剪碎,照揮發油測定法(通則2204)加乙酸乙酯1ml,緩緩加熱至沸,并保持微沸4小時,放置半小時,取乙酸乙酯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甲基正壬酮對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0μ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二硝基苯肼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斑點。
藥材性狀莖呈扁圓柱形,扭曲,長20-35cm,直徑0.2-0.3cm;表面棕黃色,具縱棱數條,節明顯,下部節上有殘存須根;質脆,易折斷。葉互生,葉片卷折皺縮,展平后呈心形,長3-5cm,寬3-4.5cm;先端漸尖,全緣;上表面暗黃綠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綠色或灰棕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黃棕色。搓碎有魚腥氣味。
飲片性狀為不規則短段,莖、葉、花混合,棕黃色或灰綠色。葉多皺縮破碎,花序穗狀,搓碎有魚腥氣味微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9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