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藍根,中藥名。為十字花科菘藍屬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主治外感發熱,溫病初起,咽喉腫痛,溫毒發斑,痄腮,丹毒,癰腫瘡毒。
中文名稱
板藍根拉丁文名
Isatidis Radix別名
菘藍、山藍、大藍根、馬藍根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心、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板藍根)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主治1、外感發熱,溫病初起,咽喉腫痛:本品苦寒,入心、胃經,善于清解實熱火毒,有類似于大青葉的清熱解毒之功,而更以解毒利咽散結見長。
2、溫毒發斑,痄腮,丹毒,癰腫瘡毒:本品苦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主治多種瘟疫熱毒之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9-15g。
不良反應1、板藍根口服可引起消化系統癥狀,或引起溶血反應;其注射液可致過敏反應,如引起蕁麻疹、多形性紅斑、過敏性皮炎、多發性肉芽腫以及過敏性休克等,應引起注意。
2、其中毒救治方法為去除病因,立即停藥。對癥治療:出現過敏反應,予抗過敏治療,依其損傷類型,病情輕重和病變部位而實施不同治療,一般可用抗組胺制劑、靜脈注射維生素C;重癥病例給予激素合并抗生素治療。
3、出現溶血反應,可給予5%碳酸氫鈉靜脈點滴以治療。
4、出現過敏性休克,按治療常規搶救。局部可使用止癢劑。如有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可用氨茶堿0.25克或喘定25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40毫升內靜脈注射。如有窒息者,應迅速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并立即吸氧。
5、預防措施為:用藥前詢問病史及過敏史,對有過敏史的人應慎重用本品。用藥后要觀察病人,若出現過敏反應立即停藥。如以前曾對板藍根或大青葉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體虛而無實火熱毒者忌服,脾胃虛寒者慎用。
化學成分菘藍根含靛藍、靛玉紅、β-谷甾醇、棕櫚酸、尿苷、次黃嘌呤、尿嘧啶、青黛酮和胡蘿卜苷等。
藥理作用本品對多種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及流感病毒、蟲媒病毒、腮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可增強免疫功能;有明顯的解熱效果。本品所含靛玉紅有顯著的抗白血病作用;板藍根多糖能降低實驗動物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并降低MDA含量,從而證明本品有抗氧化作用。
相關論述1、《日華子本草》:“治天行熱毒。”
2、《分類草藥性》:“解諸毒惡瘡,散毒去火,搗汁或服或涂。”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發熱頭痛咽痛,可單味使用,或與金銀花、荊芥等疏散風熱藥同用;若風熱上攻,咽喉腫痛,常與玄參、馬勃、牛蒡子等同用。
2、治時行溫病,發斑發瘆,舌絳紫暗者,常與生地、紫草、黃芩同用,如神犀丹(《溫熱經緯》);若用治丹毒、痄腮、大頭瘟疫,頭面紅腫,咽喉不利者,常配伍玄參、連翹、牛蒡子等,如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
相關配伍板藍根配山豆根:二者均有清熱解毒、利咽的作用,板藍根長于解毒涼血,山豆根能消腫止痛。二藥配用,相互促進,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作用明顯加強。適用于熱毒內蘊之咽喉腫痛。
鑒別用藥板藍根與山豆根:二者均有清熱解毒、利咽的作用,皆為治療咽喉腫痛的要藥,但其功效及臨床應用又有所區別:板藍根長于解毒、涼血,善治大頭瘟、痄腮、熱盛動血之發斑、溫疫熱病等。山豆根能降胃腸之火、清熱燥濕,可用于牙齦腫痛、濕熱下痢、痔瘡等。
相關藥品板藍根顆粒(茶、糖漿)、利咽解毒顆粒、抗病毒顆粒、滅澳靈片、感冒退熱顆粒。
相關方劑普濟消毒飲(《試效方》)。
藥膳食療板藍根銀花糖漿:
1、功效:清熱、涼血、解毒。適用于水痘及一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發熱。
2、原材料:板藍根100g,銀花50g,甘草15g。冰糖適量。
3、做法:將以上3味加水60g。煎取500g,去渣加冰糖適量。
4、用法:每服10-20g,每日數次。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莖葉、泥沙,干燥。
炮制方法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保存方法
置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蛀。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栓內層狹。韌皮部寬廣,射線明顯。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黃色,類圓形,直徑約至80μm;有木纖維束。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板藍根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精氨酸對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19:5: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熱風吹干,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本品粉末1g,加80%甲醇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板藍根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R,S)-告依春對照品,加甲醉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的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根圓柱形,稍扭曲,長10-20cm,直徑0.5-1cm。表面淡灰黃色或淡棕黃色,有縱皺紋及橫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根頭略膨大,可見輪狀排列的暗綠色或暗棕色葉柄殘基、葉柄痕及密集的疣狀突起。體實,質略軟,折斷面略平坦,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氣微,味微甜后苦澀。
飲片性狀為圓形薄片,切面黃白色,木部黃色,周邊淡灰黃色或淡棕黃色。氣微,味微甜后苦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9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