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參,中藥名。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西洋參Panax quinquefolium L.的根。具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的功效。主治氣陰兩傷證,肺氣虛及肺陰虛證,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
中文名稱
西洋參拉丁文名
Panacis Quinquefolii Radix別名
西洋人參、西洋參、西參、花旗參、廣東人參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涼;歸肺、心、腎、脾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補氣養陰,清熱生津。
主治1、氣陰兩傷證:本品亦能補益元氣,但作用弱于人參;其藥性偏涼,兼能清火養陰生津。適用于熱病或大汗、大瀉、大失血,耗傷元氣及陰津所致神疲乏力、氣短息促、自汗熱粘、心煩口渴、尿短赤澀、大便干結、舌燥、脈細數無力等證。
2、肺氣虛及肺陰虛證:本品能補肺氣,兼能養肺陰、清肺火,適用于火熱耗傷肺臟氣陰所致短氣喘促,咳嗽痰少,或痰中帶血等癥。
3、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本品不僅能補氣、養陰生津,還能清熱,適用于熱傷氣津所致身熱汗多,口渴心煩,體倦少氣,脈虛數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另煎汁和服),3-6g;或入丸、散。
禁忌1、中藥配伍禁忌:反藜蘆。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維生素C、煙酸、谷氨酸、胃酶合劑同用,可使上述藥物分解,藥效降低。
(2)不宜與可待因、嗎啡、哌替啶、苯巴比妥同用,易加重麻醉,抑制呼吸。
3、飲食禁忌:忌食蘿卜、綠豆和強堿性食物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
注意事項1、中陽虛衰,寒濕中阻及濕熱郁火者慎服。
2、《綱目拾遺》:“反藜蘆,忌鐵刀、火炒。”
化學成分本品含多種人參皂苷、多種揮發性成分、樹脂、淀粉、糖類及氨基酸、無機鹽等。
藥理作用西洋參有抗休克作用,能明顯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存活率;對大腦有鎮靜作用,對生命中樞則有中度興奮作用;還具抗缺氧、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增加心肌收縮力、抗心律失常、抗疲勞、抗應激、抗驚厥、降血糖、止血和抗利尿作用。
毒理作用小鼠腹腔注射西洋參總甙450mg/kg,連續觀察7d,未見明顯的毒性反應和動物死亡。西洋參莖葉總皂甙小鼠腹腔注射和胃的LD50分別為204±2.6mg/kg和8511±106mg/kg。大鼠分別灌胃2mg/kg、100mg/kg和200mg/kg,連續90d,動物體重、血象及肝腎功能系列檢驗等均在正常值范圍;100mg/kg和200mg/kg組腎臟病理組織切片可見腎小球大小均一,尤以200mg/kg組為明顯,個別腎小管有蛋白滲出。
相關論述1、《本草從新》:“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
2、《醫學衷中參西錄》:“能補助氣分,兼能補益血分,為其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
3、《本草再新》:“治肺火旺,咳嗽痰多,氣虛呵喘,失血,勞傷,固精安神,生產諸虛。”
4、《本草求原》:“清肺腎、涼心脾以降火,消暑,解酒。”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小兒夏季熱:西洋參10g,麥冬10g,橄欖1枚(打碎)。大田蛙1只,去腸雜,納入上三味。水煎服。[《大眾中醫藥》1990,(3):7]
2、治原因不明長期低熱:西洋參3g,地骨皮6g,粉甘皮6g。同煎飲服。每劑濃煎2次,每日1劑,以熱退為止。[《中西醫結合雜志》1990,10(1):14]
3、治過度體力勞傷,疲乏難復:仙鶴草30g,紅棗7枚,濃煎;另煎西洋參3g,合兌服。[《中西醫結合雜志》1990,10(1):14]
4、治食欲不振,體倦神疲:西洋參10g,白術10g,云苓10g。水煎服。[《大眾中醫藥》1990,(3):7]
相關配伍1、西洋參配生地黃:西洋參甘寒,長于補氣益陰,降火清熱;生地黃甘苦寒,善于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肺氣,益肺陰,降虛火,清肺熱的作用。適用于肺虛久咳,耗傷氣陰,陰虛火旺,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等。
2、西洋參配桑葉:西洋參甘寒,長于補氣益陰,降火清熱;桑葉苦寒,善于清泄肺熱,涼潤肺燥。兩藥配伍,可增強補氣益陰,清泄肺熱的作用。適用于燥熱傷肺,咽干咳血等。
3、西洋參配麥門冬:西洋參甘寒,長于補氣養陰,清熱生津;麥門冬甘、微寒,善于養陰潤肺,益胃生津。兩藥配伍,可增強補氣養陰潤肺的作用。適用于外感熱病,熱傷氣陰,肺胃津枯,煩渴少氣,體倦多汗等。
4、西洋參配知母:西洋參功善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知母功長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兩藥配伍,可增強清熱瀉火,養陰生津的作用。適用于外感熱病,熱傷氣陰,肺胃津枯之煩渴少氣、體倦多汗等。
5、西洋參配龍眼肉:西洋參甘寒,能清熱生津以潤大腸;龍眼肉甘溫,能補益心脾以養心神。兩藥配伍,可具有清腸潤燥,涼血止血的作用。適用于腸燥津枯,便秘下血等。
鑒別用藥1、進口西洋參與國產西洋參:西洋參原產于北美加拿大蒙特利爾、魁北克、多倫多美國芝加哥、密蘇里州和威斯康星州。過去我國一直依賴從美國、加拿大進口,需要大量外匯,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引種研究,至1980年獲得成功,現已逐步形成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四大栽培區,結束了我國不產西洋參和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因此,目前商品市場上的西洋參可以分為進口西洋參與國產西洋參。傳統看法認為,進口西洋參的人參總皂苷含量高于國產西洋參,故不僅質量更優,而且價格明顯更高,但臨床用途是完全一樣的,不過,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國產西洋參在有效成分含量方面正在不斷取得突破,有的甚至已經達到了進口西洋參的質量標準。
2、人參與西洋參:兩者均味甘、微苦,同歸心、肺經,皆有補氣、生津作用,主治心肺氣虛,少氣懶言,氣虛喘促,面色萎黃,氣津兩傷及消渴。然人參微溫,又入脾經,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安神益智,攝血壯陽,可用于氣虛欲脫、脈微欲絕的危重證候,失眠健忘,氣不攝血及陽痿證。西洋參性寒,兼歸腎、胃經,又具養陰、清熱之功,可用于肺虛咳嗽,胃熱傷津,口干舌燥,陰虛發熱。
相關藥品洋參保肺丸、健延齡膠囊、腎炎康復片、復方皂礬丸、通便消痤膠囊。
相關方劑清暑益氣湯(《溫熱經緯》)。
藥膳食療1、西洋參紅棗湯:
(1)功效:養顏抗衰老,提升免疫力。癌癥與糖尿病患者。可將紅棗省略。
(2)原材料:西洋參3片,紅棗5粒。
(3)做法:紅棗切開去籽,西洋參和紅棗加水600毫升,滾后用小火再煮20分鐘,濾渣飲用。
(4)用法:取汁飲用。
2、玉竹西洋參茶:
(1)功效:能改善皮膚粗糙。癌癥和糖尿病患者不要加蜂蜜。
(2)原材料:玉竹20g,西洋參3片,蜂蜜15ml。
(3)做法:將玉竹與西洋參用600ml沸水沖泡30分鐘。濾渣待溫涼后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即可飲用。
(4)用法:取汁頻頻飲用。
3、西洋參冬瓜野鴨湯:
(1)功效:解暑益氣。用于夏季感暑傷津氣、口渴心煩、體倦乏力自汗較多者。
(2)原材料:洋參10g,冬瓜(連皮)300g,野鴨500g,石斛50g,荷梗(鮮)60g,生姜、紅棗適量。
(3)做法:將野鴨宰殺后。將其內臟去除、然后切成塊備用。西洋參略洗、切成薄片。將冬瓜、石斛、荷梗、生姜、紅棗分別洗凈備用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煲2小時左右,最后加入調味料即可食用。
(4)用法:飲湯吃鴨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9月下旬采收,把參根泥土沖洗干凈,置于室外稍風干,放進干燥室干燥架上,攤薄,加溫或紅外線干燥,開始溫度保持21-22℃,每日使溫度略略增加,并行翻動,適時排潮,最后干燥的溫度不宜超過33℃,3星期至1個月時間干透,按大、中、小分等或加工成各種等級洋參。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略濕潤后,置容器內,用濕布蓋上,潤透或加微熱軟化后,切薄片,干燥。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陰涼干燥處。
藥材鑒別
鑒別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20ml使溶解,加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水洗滌2次,每次10ml,分取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甲醇4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西洋參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擬人參皂苷F11對照品、人參皂苷Rb1對照品、人參皂苷Re對照品、人參皂苷Rg1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六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5-10℃放置12小時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和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1、全須生曬洋參的主根圓柱形或短圓柱形,下部有分歧狀支根,有時下部無支根分歧則主根呈圓錐形或紡錘形,長1.5-9cm,直徑0.5-3cm;外表淡黃色或土黃色,有密集的細環紋,另有縱皺及少數橫長皮孔。根莖已除去或部分殘留,圓柱形或扁圓柱形,長0.1-1.3cm,直徑0.1-1cm,具1-4個凹窩狀莖痕,不定根有時可見。支根無或2-6個,具須根,上有疣狀突起。質硬脆,斷面淡黃白色,有棕色或棕黃色環,皮部散有橙紅色或紅棕色小點,有放射狀裂隙。氣微香,味苦微甘。
2、全須生曬洋參如除去支根與不定根則稱為生曬洋參,性狀與全須生曬洋參相似。
3、進口西洋參多加工成生曬洋參。表面灰黃色、棕黃色或土黃色,環紋較明顯,多無根莖。質堅硬。以條勻、質硬、表面橫紋緊密、氣清香、味濃者為佳。
飲片性狀西洋參多為類園形的薄片,直徑5-10mm。外表皮灰棕色,切面類白色,可見暗棕色的形成層壞,并散在多數紅棕色樹脂管、質硬,氣微,味微苦、微甘。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4001.html



